千余学生“被办卡”,“不规范操作”说不通

齐鲁晚报     2021年12月13日
  □王军荣

  近日,有媒体报道崇左某高等专科学校多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立多个二类、三类电子账户。经核实,此事确系农行辖属江州支行营业室未与客户充分沟通,内部审核把关不严、不规范操作所致。
  莫名其妙被办卡,涉事学生及家庭还有关注此事的公众都在等待一个交代。然而,相关方面给出的回应居然是,学校不知情,银行“不规范操作”所致,这样难圆其说的“解释”谁会相信?
  涉及上千名学生的信息,也只有学校知道,如果不是学校故意泄露出去的,银行不太可能会知道得这么精准。可面对学校一千多名毕业生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办理银行卡,学校发布声明回应称,学校没有通过任何渠道泄露学生的身份信息,没有代理学生开设银行账户或办理账户业务。学校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那学生的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的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事需要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学校是否有泄露学生信息的问题。
  而银行办卡的程序中,难道可以不经过学生同意?难道不需要学生亲笔签名?相关回应称银行“不规范操作”之过有轻拿轻放、逃避法律责任之嫌。
  多名学生“被办银行卡”显然不是一件小事。一方面,这事关上千学生的权益,“被办卡”极有可能会在个人征信等方面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另一方面,需要追问的是,银行办了这么多卡,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是仅仅用来冲业绩,还是用来挪作他用?万一被用在了犯罪行为上,学生岂不是会背负更大的锅?
  此事已涉及大量个人信息泄露,不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学生虽然毕业了,但作为学校,仍然要保护好学生的权益,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伤害。如果学校内部出了问题,则不仅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还要堵住相关漏洞,以免再次出现伤害学生的事;作为银行,不仅要规范操作程序,更要防止工作人员违法,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一句“不规范操作”解释不了学生“被办银行卡”的神秘,也堵不住法律的追问。期待相关部门对此一查到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