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被堵,就地“移情”

齐鲁晚报     2021年12月26日
  □马海霞

  大罗早就在闺密三人群里约我和银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计划好几次,每次不是被疫情阻拦,就是被工作、家庭拖住后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走就走始终停留在嘴上。
  前段时间三人终于约好,去内蒙古旅游,但目的地出现疫情,行程化为泡影,银儿也接到单位通知,最近各地疫情有所抬头,建议休假员工非必要不出省。
  银儿和大罗心情一下低落到冰点,两人在闺密群吐槽,眼下即便有钱有闲,远方也成了奢望。
  大罗最后拍板:“人是活的,不能被疫情牵绊住。反正我和老公早打招呼了,要休长假,出趟远门,让他厅堂厨房兼顾,而且心早于脚步先行,强硬收回,会受伤,会抑郁。”
  银儿则说:“省内逛哪里,由大罗定,只要离开家,哪里放飞不是飞。”
  大罗列出了几个古村落的名字,好嘛,这下银儿老公肯定放心,不仅没出省,连县都没出去。“我俩先去这几家古村落里住几天清净一下,然后再展开周边区县游。”
  大罗跟老公老郑撒谎,要和银儿南下远游,玩几天待定,妻在外“夫命”有所不受。银儿倒是跟“男舍友”说了实话,但为了防止公婆说她躲近处逃避家务,她和“男舍友”统一口径,说她到远处旅游了。在银儿公婆眼里,市内旅游都是一日游,待时间久了,那不是旅游,那是离家出走。
  家里安排妥当,大罗和银儿直奔山区。到了旅店,两人把自带的零食铺床头桌上,一人躺一床,一边吃一边聊,聊得不想再聊了,便各自躺着看书。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起来到外面吃点东西,吃饱喝足了,附近村庄走走,看漫山红叶浸染,观一棵棵又高又大的柿子树,红透了的柿子没人采摘,像一树树的红灯笼点缀山间。路上遇到一位放羊的大妈,大罗自来熟,和大妈聊了半小时就聊成了忘年交,大妈回家取来摘柿子的长杆子,给大罗和银儿每人摘了一兜熟透了的柿子。
  晚上大罗发微信“馋”我,她和银儿明儿早起赶乡集,割肉买鱼,去放羊大妈家借灶台,做顿地道的农家饭。
  大罗和大妈唠嗑时已经摸清了大妈家的情况,儿女都在城里打工,就她一人留守老家,而且大妈热情好客,保证不会拒她俩于门外。
  中午时,她和银儿真吃上大妈做的柴火饭,隔着手机屏,我仿佛闻到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大罗告诉我,她刚把视频发给老郑看了,并且主动坦白隐身处,她怕隐瞒行程,回家后老郑将她“隔离”在外。
  大罗和银儿在山里玩了两天,又开启了周边区县旅行模式。
  想起我们三人刚参加工作时,工资低、荷包瘪是常态,只能到附近区县逛逛,吃路边摊,看免费景,虽被钱困着,去不了远方,但近处放风,也常发现惬意风景。
  后来,大家都被家庭和工作束缚住,很少结伴出行了。如今看她俩玩得不亦乐乎,我周六周日也加入了她俩的队伍。白天随性而走,晚上三人窝在旅店床上,话聊半夜,像穿越回了年轻那会儿,虽未走远,心却一直在路上。
  对于旅行,梁实秋说,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但旅行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因为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
  生活中负情绪积压多了,就需要一场旅行来治愈,目的地在哪儿无所谓,约几个谈得来的朋友,从烦闷的日子里暂时抽离出来,换个环境,转移一下情绪,心情能得到舒缓,便是最好的旅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