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药名“独活”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09日
  □杨金坤

  晚上睡不着觉,从书橱上轻轻地拿下陶瓷罐,一样一样地翻看多年来珍藏的小物件。当看到一片表面灰褐色、内部黄棕色的“独活”时,似有隐隐的药香,悄然袭上心头,并不断地蔓延。
  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去同学父亲的中医诊所玩,靠北墙的药橱上,一层层的小抽屉上写着一个个陌生的中草药名。我好奇地逐一看着药名,“天麻、元胡、元参、细辛、川芎……”正看得有趣,瞥见一缕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格,斜照在一个小抽屉上,给黑底白字的小抽屉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一个特别的药名“独活”跃入眼帘,我的心弦瞬间被拨动。我感觉这必定蕴藏着某种不可知的玄妙,于是向同学的父亲要了一片。
  望着手中的“独活”,我问同学的父亲:“这味药为什么取了个这么奇特的名字?”
  “传说此草一茎直上,得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倔强渗透到骨子里,药祖宗油然生出一股绵绵不觉的爱意,欣欣然将其定名为‘独活’。此药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能祛风除湿、除痹止痛。”同学的父亲对我讲。
  回到家,我把“独活”放到陶瓷罐里,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嗅一嗅,像探望一个神交已久的朋友。
  那时的我,还没饱经世事,只觉得这名字蕴含着深意,却又十分抽象。
  工作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小说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再现了保罗·高更在孤独中彷徨、在孤独中冲突、在孤独中生成,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于孤独中实现了灵魂的自由。保罗·高更在荒凉的孤岛上,用生命画出了《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的巅峰之作。这幅画是他对人生的总结,代表着他最后的彻悟,也让他的灵魂在解脱和升华中得到了涅槃。
  “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小说里的这段话,为“独活”作了最好的注解。那就是不被自然事物所左右,不依附、不盲从、不屈服,超凡脱俗。不问前身后世,不趋炎附势,不慕荣华富贵。“一茎直上,得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只求活得自在、活得洒脱、活得痛快。做最真实的自己,将生命变成一场内心的修行。
  通过一遍又一遍阅读《月亮和六便士》,我心中的“独活”具体了。
  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经过时光的砥砺和淘洗,这片“独活”成为我心中的“药”,时刻提醒我“一茎直上,得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在我受伤时,为我“祛风除湿,除痹止痛”,让我活得有个性、有尊严、有底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