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汉代生活画卷

——山东博物馆馆藏东平汉墓彩色壁画

齐鲁晚报     2022年01月18日
  M1南壁壁画
  M1壁画全景复原图
  在山东博物馆以黑灰色画像石为主的“汉代画像艺术”展厅,有一抹独有的亮色,那就是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东平汉墓彩色壁画。这批壁画2007年发现于山东省东平县后屯汉代壁画墓,保存基本完好,色彩艳丽,线条灵动绝妙,特点十分突出,是目前山东发现的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一批汉代壁画。
  □山东博物馆 宋爱平

发现经过
  2007年夏天,东平商城开发公司对原县物资局开发改造,施工过程中,在楼基地槽内发现有石椁墓,并发现石头上有彩色绘画,报东平县文物管理所。为保护壁画及文物,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连夜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并对出土壁画进行了适当的密封保护,并报省级文物管理部门,制订了墓地发掘保护方案。2007年10月11日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东平县文物管理所,对楼基地槽内的墓葬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并进行了发掘,共发现汉代墓葬18座,分布于四个楼基地槽内,出土了丰富的陶器、铜器等随葬品。壁画墓共发现3座(M1、M12、M13),其中M1发现的壁画最为丰富生动。
  鉴于早期彩色壁画对保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必须置于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否则将难以保证壁画的完整和鲜艳程度。山东省文物管理局决定,立即将出土的壁画运至山东省博物馆,建立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专室进行密封保存,并聘请北京、西安壁画保护方面的专家进行保护处理。
  现在这批壁画已在山东博物馆“汉代画像艺术展”展厅辟出专门区域,置于恒温恒湿的低反玻璃展柜中向公众展出。结合壁画的位置和内容,专家专门制作了壁画原貌的大型复原图片,可以让观众不到现场就如临其境,感受壁画出土时的震撼场景。
壁画内容
  此次发掘的3座大型壁画墓中,有两座为多室石室墓,一座为石室砖室墓,在墓葬的门楣或前庭立壁及顶部绘有彩色壁画,其中以1号墓出土的彩色壁画最为丰富,保存也最为完好。1号墓为西向长墓道、双墓门、平顶前庭、并列四石室大型墓葬,南北宽5.35米,东西长3.66米,高3米,面积为20多平方米。中间两室为一对夫妻,旁边两室为存放物品的地方。墓门及门楣、立柱外侧为雕刻的画像,门楣内侧里面、前庭南北两壁及西壁、前庭顶部绘有彩色画像,壁画面积12平方米左右。
  1号墓墓顶共用七块巨石绘满了云气纹,色彩鲜艳,云纹勾卷,线条优美,变换流畅,极具动感。在白色云纹中间绘一轮鲜艳的红日,红日内一黑色金乌在展翅飞翔。
  墓门门楣内侧立面由南北两块门楣组成,在白色底彩上彩绘站立人物12个,南北门楣上各绘6个人物。这12个人物形象神态、表情、动作各不相同,眉须飘然,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传神,除其中两个戴冠帽者似乎为文人形象外,其余10人皆为须发飞扬、肌肉发达、身佩武器、威武强壮的武士形象。
  西壁南侧壁画为对饮、乐舞杂技以及方相氏驱疫仪式图,共分三层。上层绘两两对饮人物4个,分别为一男一女对饮,似为夫妇二人。两对人物中间分别放一圆形托盘,内各放耳杯三只。两组人物相对而饮,或作礼让状,神态恬静怡然。中层绘舞蹈杂技伎女4人,一伎女两长袖前后飞舞,做跪地前倾舞蹈状,脚着刀状表演舞鞋;紧随其后两个伎女一个手拽另一个双脚,以使其两手按在一鼓状物上,似在帮其表演倒立等杂技。其后一伎女右手持幡状物徐徐走来。下层绘方相氏驱疫、进行大傩(音nuo)(一种驱逐瘟疫和鬼怪的仪式)时的场面。此图中方相氏形象夸张,发须张扬,肌肉发达,环眼圆瞪,阔鼻大口施朱,张嘴露齿,一派怒斥暴喝状,左手持盾,右手持斧,相貌魁梧凶恶。整幅画面的上中两层画面紧凑,似为一体,表现墓主人等生前宴饮娱乐,观赏乐舞杂技的场面。
  南壁壁画内容有对饮、舞蹈、仕女、房屋图,也分三层。上层绘男性人物4个,也做两两对饮状,面前也分别置一圆形托盘,内放耳杯三只。中层左侧绘盘舞图,一舞伎在排列有序的盘鼓之间,飞扬长袖,翩翩起舞。画面可能有七盘一鼓,该女子长袖飘举,正纵身从一盘跳向一鼓。只见她在音乐的伴奏下,体态轻盈,舞动长袖,双足腾挪踏击身围盘鼓,脚面绷直,脚尖落盘,扭腰回首观望主人,形象极为生动传神,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七盘舞“机速体轻”的特点和舞者“身轻若燕”的功夫。 
  西壁北侧壁画主要绘的是升仙导引图、拜谒图、武士图等,也分三层。上层绘一高髻蓝衣女子,宽袖长裙飘舞,似神似仙,右手持一带柄鼓形或镜形物,左手后甩,衣袖飘扬身后,作转身右趋前行状。该女子裙裾飘飘,似在云雾中前行。蓝衣女子身后绘一背包裹灰衣侧立男子,衣袍后飘,似随女子向前奔走。其后一绿衣男子随他拱手前行,似主仆相伴而行。中层绘相互拜谒男子5人,做拱手拜谒、攀谈或倾听状。5人都身佩长剑。下层绘男子3人,前一佩剑长者,身后跟两个右手持剑、左手持盾的男子,似长者随从。
  北壁壁画与西壁北侧画面相似,也分三层,上层也用黑色界线与中下两层分开,上层人物的衣着面貌也与西壁北侧壁画上层相似,可能为相同的三个人。此画面描述的是灰衣男子跪在蓝衣女子(可能为仙人)前,面色虔诚地手递信笺状物,蓝衣女子伸手做接取状,绿衣男子侧身拱手立于灰衣男子后,手中似提一黑色袋状物,可能为前图中灰衣男子所背之包裹。中层绘相互拜谒男子4人,做拱手拜谒攀谈状,其中三个黑衣男子身佩长剑。下层为斗鸡走狗图,上方绘二狗,下方绘二鸡,左侧绘一老妪,双手做撒食喂鸡状,右侧一老翁,双手环抱胸前,身佩长剑,做观赏状。 
意义和价值
  东平汉墓出土的此批彩色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是我国早期绘画艺术难得的珍品。文物考古专家认为,这些汉墓壁画为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艺术水平最高的汉代壁画,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填补了我省汉代考古中无保存完好壁画的空白。东平汉墓壁画是山东乃至全国汉代壁画和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它对于汉代丧葬制度、中国绘画史、民间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