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的清明

齐鲁晚报     2022年04月04日
  □杨文学

  那一年的清明,淡淡的春风里充斥着寒意,坟茔上的黄土经过冬日漫长的蹂躏依旧泛着新鲜,只是泥土的芳香早已在山风中飘零。坟前有序排列的花束无意间幻化出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是簇拥的鲜花让寒意的春天散发出暖暖的温情,于是我决定留下来,给英年早逝的你写一本书,写一本让后人感动的书。
  “政声人去后”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时空的检验,当我以普通员工的身份融入死者生前的环境后,低哑的哭声总是在叙谈间响起,真诚的怀念毫不修饰地写在脸上。于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扑面而来。
  我与你毫无瓜葛,对你的认同和敬意是在这些陌生的面孔所表达的情愫里走向提升和完善的,于是便有了这部被读者认同的书。我深信自己的文学叙事一时无法获得普通读者的认可,因为此书是对阅读能力的一次考验,就像后人对你的认知一样,一切都需要心思和时间,对此我深信不疑。
  第二年的清明,温凉河畔的小花山上,孤坟依旧突兀在清明的寒意里,新鲜的黄土早已没有了去年的色彩,坟茔被荒草所掩埋,坟茔成为一处蓬乱的草丘,只是坟前的花束依旧鲜艳。我将新书放在墓前,散发着墨香的新书在鲜花丛中格外耀眼。那一瞬间我为赵总自豪,一个人去后,居然有那么多人还在怀恋,这是对那句诗最好的诠释: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当财富征服了人性的时候,一切伟大和豁达都将变得渺小和狭隘。
  就在你被授予“时代楷模”之后,一场孕育已久的危机终于在颂扬声中爆发了,安静的你重新被不同的目光所审视。其实,安详地睡在小花山上的你的初衷是在目睹集团的发达中安然,后来发生的故事绝不是你愿意看到的场景,但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因为十几年的病魔已经让你五劳七伤了,许多影响后世的人和事已经来不及处置了,那就留给后人吧。于是前人承受的苦难,往往被后人重复,历史告诉我们,这是英雄共有的无奈,也是英雄的悲哀。所幸的是后来人能够负重前行,将英雄未竟的事业光大下去。
  你走了,选在厂区内的花山上安息,活着一生在奉献,死后静静地躺在黄土下默默祝愿:鲁南的明天会更好!或许,这也是那些来来往往祭奠者的心声。
  一年一年清明来,一年一年桃花开。小花山上的小路因你被踩成大道,寂寞的小山因你而热闹。
  你的离去,是集团的不幸,回想起你带病而为的日日夜夜,你的不幸也许是你的解脱,后来的故事更加验证了我的断言。是的,你太累了,原本商场如战场,一不留神就会全盘失败,所有的辉煌都会在一次失误中化为一地鸡毛,商战原本是无情的,加之人心之间的原有的寒意在被利益急速降温,最终演绎成无情的较量,于是这一地鸡毛更加杂乱无章。所幸的是你的精神给后人带来了前进的能量,他们在危机四伏的路上向着太阳一路执着……
  前行才是你的愿景。
  集团走得越远,你在小花山上就越安详。 
  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年的清明注定不会热闹,疫情肆虐让人无法流动,小花山也注定要比往年冷清,但是,祭奠不单单是坟茔前的叩拜,更是心底的默念。由于上述原因,今年我无法走出济南,无法走上小花山,于是就有了这篇短文。
  今年的清明依然充斥着寒意,即便是脱掉棉衣换单褂的济南也不例外,但是,清明来了温暖就会接踵而至,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许多时候,规律是需要遵循的,如同小花山上的桃花,春天来了花就开,秋天到了叶就败。
  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只要深深地怀念就够了。尽管清明里寒意并没有褪去,但春意已经盎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