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泉城听乡音

齐鲁晚报     2022年05月23日
  □高军

  1951年7月28日傍晚,巴金在泉城济南听到一次高水平的川戏演唱,他乡听乡音,又是自己最喜欢的川戏,心灵得到很大慰藉。
  1951年7月26日中午近12点,巴金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华东分团副团长,和其他成员一起到达济南。28日下午山东省文联做东,在大华饭店欢迎和宴请访问团中的文艺界朋友。山东省文联主席王统照,巴金的老朋友臧云远,山东知名作家陶钝、刘知侠等作陪。解放初期,大华饭店名气很大,有很多知名菜品。把就餐地点安排在这里,也体现出山东省文联同仁的盛情。
  王统照首先代表山东人民,尤其是山东文艺界的同事们,对巴金他们不辞辛劳莅临山东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对老根据地人民的关怀,接着向慰问团同志简单汇报了山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战斗业绩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等。
  由于都是文艺圈的人,巴金的名声和威望很高,王统照、臧云远又都是巴金的老朋友,大家有说不完的话题,所以晚宴气氛非常热烈。
  巴金平时不多喝酒,但是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也会喝得很放松。他说过自己的这种心态:“人们说:‘友情浓于酒’……我缺乏海量,因此我经常陶醉,重要的感觉就是心里暖和,心情舒畅。”(《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友谊》第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7月版)这天晚上也是同样的心情,巴金慢慢地喝了四五杯葡萄酒,很快就有些醉意了。
  随同访问团从上海来到山东的演艺界朋友沙梅也在座。沙梅是巴金的四川老乡,又是有多年交情的好友。他是四川广安人,原名郑志,又名郑导乐。早年就读于北京国立艺专和上海国立音专。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学生时代就与同窗挚友冼星海一同策划过上海国立音专学潮。1930年毕业于北平大学音乐系,而后历任上海艺专、国立女子师院、国立湖北师院等学校音乐教授及上海剧专歌剧系主任。20世纪三十年代参加左翼音乐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左联”干将,和章泯合编《戏剧与音乐》杂志,和吕骥等组织业余合唱团,是歌曲作者协会主要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创作,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歌舞团名誉团长、上海歌剧院顾问、中国音协第一至三届理事。创作的歌曲早期有《打柴歌》《打回东北去》《五卅纪念歌》,抗战期间的有《祖国之恋》《岂有这样的人我不爱他》,以后又有《红军飞渡娄山歌》、合唱《打起锣鼓遍街唱》、大合唱《嘉陵江船夫曲》、小提琴曲《短歌》及《第一交响乐》等。此外,对京剧、川剧等作过富有成果的研究。有《沙梅歌曲集》,著有《论川剧高腔音乐》,并写了数以百计的音乐短论。晚年还完成了根据川剧《李慧娘》改编的四幕歌舞剧《送你一朵红梅花》总谱的创作。这次来山东,巴金主要是到沂蒙山区的沂南县走访慰问,沙梅并不全程一起前往,而是有交叉,也有另外的活动。
  沙梅很了解巴金,对巴金喜欢听川戏更是一清二楚。巴金自己也说过,小时候父亲常带他去看川剧,培养了他浓厚的川剧兴趣。1940年第一次回四川,途经泸县,听到街上正放《情探》唱片,站在那里一直听完。平时有空闲机会,巴金就尽量想办法去看川剧、听川戏。巴金在一封谈川剧的信中说过:“喜欢乡音,这是人之常情。”看大家喝得差不多了,也为调节一下气氛,沙梅提议演唱一段川戏。大家热烈鼓掌欢迎,巴金也使劲拍着巴掌。
  沙梅决定唱一段川剧代表作《情探》。《情探》是《阴阳告》大幕戏中之一折戏,原本叫《活捉王魁》。清朝末年有一位叫赵熙的举人看后,亲自动手改出文学价值极高的《情探》这折戏,一下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沙梅酝酿一下情绪,开口唱道:“更栏静夜哀,明月如水浸楼台……”大家纷纷赞叹:“好一个‘更栏静夜哀’,一个‘哀’字营造出哀伤的氛围,下一句的‘浸’字用得更妙,上句把明月写成‘水’,下句把楼台‘浸’在水中。月光是水,楼台则沉浸在水中了。”巴金听大家议论得精准到位,就没有说什么,只是用手拍击膝盖,跟着唱腔节奏欣赏。
  接着沙梅又唱道:“叹下官贫苦无依赖,椿萱去世无挂无碍,入觉门家业凋零败,叹生平命浅时乖,谁将亲眼待,有何人重义怜才,尤幸得焦家母女人慷慨,妓女从良与生偕。成婚有数载,青楼作书斋。她爱生学惯渊源文章和派,生爱她知书识礼巾国裙钗……”
  在这么高涨的气氛中,由于巴金在异乡泉城听到乡音非常兴奋,又加上太看重感情了,巴金多喝了一些酒,回招待所后吐了一阵酒才睡下。他曾说过:“掏出了自己的心,我并不感到空虚,因为我换来了朋友的心。我感到我有两倍的勇气,有两倍的力量。究竟由于什么?我得到回答了,由于友谊。”(《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友谊》第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7月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