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和高考作文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14日
  □马瑞芳

  2022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全国甲卷,截取贾宝玉大观园题对额的桥段,要求考生从贾宝玉给亭子题“沁芳”深入思考,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这个作文题出得有学问、有水平,把古代文学和现代高考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既考学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又考学生的写作能力;既考学生古典文学知识的积累,又考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贾宝玉这段题对额的背景是园中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桥上有亭,亭子题什么名?贾政的清客用“翼然”,直接引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清客当然有学问,但跟贾宝玉一起题对额的清客知道贾政要对儿子“试才”,现场考查贾宝玉有没有才能,清客就故意把才学藏起来,隔靴搔痒,题不到点子上,目的是烘托贾宝玉,叫宝二爷脱颖而出。清客题的“翼然”只有亭,没体现桥上有亭、桥下有水。贾政从《醉翁亭记》“泻出于两峰之间”拈出个“泻”字,而且用“玉”形容水,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这是化用、借鉴欧阳修的文章,比清客高明点了。只不过“泻玉”形容高山峡谷飞流直下的水妥当,形容大观园的水却不合适,因为大观园的水柔美、女儿化。
  咱们先看看水是什么。中国最早阐述“水”的应该是老子《道德经》第九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称赞水的美德,认为水是最好的“善”。贾宝玉题“沁芳”,别出心裁,不同凡响,跟老子相通。“沁”,指香气和液体渗入、滋润,东汉有著名的园林“沁园”,唐宋词有著名词牌“沁园春”,女孩常用“沁”做名字,汉语有常用词“沁人心脾”“沁人肺腑”。而贾宝玉心中的水是女儿,是群芳的代名词,贾宝玉离经叛道的言论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用“沁芳”做亭子名,意味着柔美之水渗入芳草、滋润百花,大观园百花荟萃,众佳丽争芳斗艳。贾政默认贾宝玉给亭子起的名,他明白大观园的桥上之亭只能用“沁芳”,必须涉及水,而且水只能慢慢渗入,润物细无声,不能大水漫灌,更不能用“泻玉”,哗啦啦冲垮百花园。
  高考命题说贾宝玉给亭子命名“沁芳”“契合元妃省亲之事”,“沁芳”是不是指贾宝玉歌颂贵妃的才能和品德?我觉得曹雪芹其实是反讽,贵妃省亲带来了皇权威赫、亲情缺失、凄凄惨惨的场面,跟穷苦刘姥姥给大观园带来欢声笑语形成鲜明对比。贵妃省亲花了上百万两银子,折合现在上亿金钱,导致贾府寅吃卯粮,忽喇喇似大厦倾。所谓“契合元妃省亲之事”应该主要指元妃归省导致《红楼梦》主场大观园的产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忽然出现大观园这么一个相对独立的青春伊甸园,似乎不合情理,它因为元妃归省建立就合情,因为元妃叫姐妹及宝玉进园中读书就合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还有她们的知音贾宝玉,联络大观园群芳之贯的贾宝玉,在大观园展示烂漫的青春、美好的爱情、超凡脱俗的诗歌才能,出现黛玉葬花、湘云醉卧、宝钗咏柳絮词、贾宝玉写芙蓉女儿诔、宝琴立雪、晴雯补裘等妙不可言的青春场面,最后唱起青春和爱情的挽歌。元妃归省带来诗化小说《红楼梦》第一个诗歌节。所以,“沁芳”寓意大观园纯净的水沁入园中天真烂漫的女儿心田,何等美好!又何等富有诗意!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教育部规定高中一年级语文课一个单元,理解《红楼梦》这段文字,是高考作文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高考作文并不要求学生去解释《红楼梦》这段文字的深义,而是让考生以这段文字为由头,去思考、去联想、去发挥,自拟题目写作文。假如考生在《红楼梦》这段文字上多下功夫或大下功夫,就离题了、跑题了,因为试卷给考生的材料已经交代得够清楚。即便借此写出段《红楼梦》释义或红楼人物分析,未必能及格。这个高考题考的是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的联想力、运笔写作的表达力。
  做学问无非要学习、借鉴、模仿、创造。学习和借鉴的目的是创造,如果考生按照这个思路写作文,用自己经历的事,强调人生贵在创新,阐述不断进取、不断创造是最高级的美、最有力量的美,那会写出相当漂亮的文章。
  2022年高考作文考题偏不偏?一点也不偏,今后可能还有这样的考题,但不一定出自《红楼梦》的桥段。无论在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工农业生产中、在科技研发中、在经济改革发展中,都会遇到贾宝玉题额这类现象,都会发现这类问题。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只有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学习、借鉴、创新,积极进取,才会有前途,才会有希望。
  刘白羽的《日出》,六十多年前我做中学生时就读过,刘白羽写这篇文章就经历了学习、借鉴,最后创新的过程。文章开头写到海涅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屠格涅夫在俄罗斯草原看日出,然后拈出刘白羽在印度最南端科摩林海角看日出、在黄山看日出,最后写的最壮丽日出,那是刘白羽参加完亚非作家会议,从莫斯科飞往塔什干的飞机上看到的。1990年我陪同刘白羽到青州认故乡,顺访蒲松龄故居,他跟我谈到,这篇文章得益于飞机上的观察和思考。1958年8月24日深夜,他们上飞机后,诗人郭小川马上睡着了,错过写首可能的好诗。刘白羽一边观察记录窗外的景色,一边思考前人日出的描写,飞机落地,文章已经写成,回到北京,交《新观察》发表。这篇脍炙人口佳作的创新之处在什么地方?在于对前人作品的借鉴,在于飞机上看日出的瑰丽,更在于庄严的思索、体会“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最优美、深刻的含意。这句话显然从毛主席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会见中国留学生讲话演化而来:“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旭日初升,象征着富有青春活力的新中国,象征着富有伟大理想的中国青年一代!
  盛世年华好光景,高考场上见分晓。我作为1960年的高考生,祝福年轻朋友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像八十岁开始写七十万字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的刘白羽一样,激流勇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