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最高奖获得者笪良龙:

为我国潜艇穿上“隐身衣”

齐鲁晚报     2022年06月23日
  针对水下国防安全核心利益,30多年来,笪良龙长期在一线从事海洋环境效应等相关海洋技术研究、装备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主持研制系列海洋环境效应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主持研制某型水下滑翔机,实现我国某水下装备“0到1”的突破。

  让潜艇在水下
“看得更远”

  笪良龙,1967年出生于安徽桐城,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1985年高中毕业后,来到青岛,在潜艇学院当兵。凭借着刻苦钻研的劲头,两年后以全军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选择进入潜艇学院深造。
  笪良龙介绍,潜艇是维护水下国防安全“杀手锏”兵力,解决潜艇“藏得住”“探得着”是水下对抗的核心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国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选择这个研究方向,不仅意味着责任重大,也意味着发展的机会多,可能性大。”笪良龙说。
  现在,我国潜艇相关的科研技术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以发展经济为主,对科研重视并不够,科研经费更是少之又少。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笪良龙东拼西凑,即使自己掏腰包也要坚持做下去,最终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课题,完成了海洋环境运动变化过程如何应用于作战的研究,在全国首次系统研究了海洋中某现象对海洋作战的影响,相关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一等奖。
  笪良龙介绍,在水下,声音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在那些水温高、声音无法达到的区域,就形成了天然的“隐蔽区”。随后,笪良龙系统开展了潜艇海洋环境效应基础研究,揭示了某些海域复杂水声环境对潜艇作战影响的基本规律,为我国潜艇海底隐蔽和作战提供了技术支持,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这项成果相当于为潜艇穿上了“隐身衣”,使我国海洋水声环境分析评估和潜艇水声作战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潜艇在水下不仅要能隐藏自己,还得能发现对方。为了让潜艇在水下“看得更远”,笪良龙揭示了会聚区对潜艇探测影响的基本规律,根据深海声传播等间隔聚焦特性,发现了某海区海表温度与会聚区形成的线性关系,确定了潜艇利用会聚区效应的运用方法。
  在他的研究下,中国潜艇上覆盖了一层非常严实的“外衣”,我们的潜艇不容易被其他国家的军队发现,这种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实现某水下装备
“0到1”的突破

  随着科研的发展,笪良龙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突破了多平台海洋环境效应关键技术,实现装备从无到有、成体系的跨越发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
  此外,他还主持研制了首套战役级海洋环境效应装备,构建新型超算中心,建立了多级水声环境业务化体系。
  围绕潜艇“藏”和“探”这对矛盾,笪良龙长期在一线从事海洋环境效应等相关海洋技术研究、装备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主持研制系列海洋环境效应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
  笪良龙最重要的一项成就是他主持研制某型水下装备,实现我国该领域“0到1”的突破,填补了空白。
  近五年,笪良龙在海洋声学环境适应性快速评估、海洋水下某型探测装备等基础理论与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国防科技创新特区等重点项目十余项,建立了山东省水下某探测技术工程实验室。
  深耕海洋技术研究30年,笪良龙已经成为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带领团队深深扎根在该领域,创建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山东省某探测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海洋智能某观探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笪良龙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领衔团队被评为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和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未来,笪良龙将围绕水下某新型探测方向继续攻关,紧跟国家时代需求,不断更新自身科研能力和设备。“科研一直在路上,”他说。
         据半岛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