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飞盘飞起来,需重视公共体育空间扩容

齐鲁晚报     2022年07月21日
  □评论员 孔雨童

  7月18日,“北京国安俱乐部售卖飞盘”的话题登上热搜。老牌足球俱乐部开卖新兴的飞盘引发不少球迷不满。很多人称之为“吃相难看”“投敌”“叛徒”。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这并不是卖了个运动器具的问题,更深的根源,可能是足球、飞盘,这两个同在足球场进行的项目运动空间之争。
  2022年,飞盘运动突然火了。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飞盘运动玩家已达到50万;据小红书《2022十大生活趋势》,过去一年,飞盘相关内容发布同比增长了6倍,今年清明节更是同比增长约24倍。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极限飞盘作为新兴体育项目被列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加之其正在申请成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有专家称这项运动有望“蜕变为真正的大众运动”。
  但与此同时却产生了新问题。因为多数的飞盘局在足球场进行,挤占了空间,引发了一些足球爱好者的不满情绪。前不久北京某足球场围栏上,就赫然贴上了一张写有“足球场内飞盘与狗不得入内”的A4纸;另一方面,飞盘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有人奔着交友、扩充人脉的目的前来,也有女孩赶潮流不为运动只来摆拍,一段时间以来飞盘运动在社交平台话题总离不开“飞盘媛”等污名。
  其实,这种一概而论有失公允。飞盘的火爆,除了社交、拍照,和一部分人赶潮流,“具有广泛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同时价格便宜,人人玩得起”是其重要的基础,绝大多数人投身的还是运动和快乐本身。与此同时,它也确实带动了一大批人、尤其是在城市里不爱运动的年轻人,使他们有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而,污名化这项运动是不合适的,更无需在线上线下打得不可开交,我们不如把关注点落在起冲突的场地之争上。需要正视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公共体育空间不足的问题,随着诸多新的运动兴起和大众对各类运动参与程度的提高,这种“不足”有可能加剧。“全国的足球场地或者类似公共运动场地,本来就不多。”一段时间以来,反“飞盘”的足球爱好者的这句话出现频率很高。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国家体育总局2019年发布的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有354.44万个体育场地,其中足球场地有10.53万个,是三大球中场地最少的。
  7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发布通知称,拟于2022年下半年举办首届中国飞盘联赛。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飞盘运动的发展和推广,两个运动爱好者群体之间的争执还可能加剧。而我们在着眼于让市场解决资源的同时,也应当明白:随着大众需求的变化、扩大,应对公共体育空间有更科学的规划、管理和开拓。
  类似的争执已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就有广场舞大妈和篮球少年在各地此起彼伏的场地争夺,现在又轮到“足飞大战”。这些问题显然不应无解,或只是网上被调解,更不应让它一次次凸显在线下厮打和线上骂战中。
  我们期待政府部门通过管理和行动解决这些“存量”场地资源之争,让更多的“飞盘”飞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