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厌倦综合征

齐鲁晚报     2022年08月10日
  □丹萍

  前段时间和妹妹去外地玩,在某个网红景点,妹妹说网上好多人在这里买咖啡拍照打卡。我们本来也打算去买,但看到一个女孩子正举着写有景点名的咖啡杯拍照,趁机也拿出手机蹭拍了一张。那个拍照的女孩子挺可爱的,自己拍完,还特意把杯子转到我们这边,让我们拍到合适的角度。我们拍完赶紧闪了,因为又有其他人过来准备拍了。女孩说,快点快点,我手都酸了。
  第二天去一个边陲小镇,我们出了火车站问出租车司机:“包车多少钱?什么线路?”他问:“你们没查攻略啊?”我说:“查了。”他一抬手,示意我们上车,按网络上的价格成交了。路上我们想停下拍照,司机说不要拍,等一下。果然,等一下视野更好。五天的行程都是这样,非常顺利。快离开的时候,我发现我没和当地人深入交谈一句,连问路都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现在旅游变得太简单了,走到哪里,都熟门熟路。后来我想,还是不要没事就翻看旅游攻略。写得一般的,让人不想去;写得好的,让人觉得已经去过了。
  前两天,老妈说厨房的抽油烟机坏了。我说,难怪啊,躺在床上的时候闻到青椒炒肉丝的味道,爬起来吃饭,桌上却是茄子炖土豆。我从手机上找了一个维修公司,客服问我地址,我说,北市旁边,骨头馆前面的小道进来。客服问:“哪个城市?”我这才知道这是个大平台,人家总部在北京,哪知道你们的骨头馆在哪儿?只好正襟危坐把地址说了一遍,东北口音都收起来了。
  下午,“滴”来的师傅进了门。他先把工具铺在我们家地上拍照上传,然后和我合影拍照上传,估计是告诉平台——他来了。然后平台发了一个链接到我手机上,我确定师傅上门了。师傅检查完抽油烟机又鼓捣了一阵手机,平台又发了一个链接给我,确认费用。手机支付维修费,又一拍(照)才两散。
  可是,没几天后,我妈打电话给我,说抽油烟机又坏了。我只好又和平台沟通,平台又要派师傅。我说,上次收了钱,这次不能收了。客服说,过了七天保修期了。我记得以前修家电的师傅都是楼下五金店的店主,如果修完只过一周就坏了,再来维修,断断不会再收钱的。换谁都不好意思啊,修个家电,只保修七天。但是,跟平台没办法讲这个理儿,保修期写在页面上呢。没办法,只好让平台派上次那个师傅来。我觉得只能和这个师傅个人“理论”一下了。
  师傅上门的时候我不在家,他后来打电话给我说,上门看了没有问题,上次涂了胶的地方还是好好的。零星还是有油烟的味道,那是装修的问题。我没在家,他怕和我妈说不明白,为了让老太太觉得放心,他就又用胶装模作样喷了几下。这波安慰老太太的操作,师傅说不收钱了,但在平台上没法通过,只能和我统一口径:经过电话沟通,没有上门服务。这样订单才取消了,我也不用交钱。
  以前我觉得自己很熟悉互联网,大家曾经讨论的平台卖菜取代菜市场,我认为这是趋势,没啥好讨论的。但是,经历了买不到活虾、没有摊主免费送的紫苏来蒸鱼等等之后,我觉得平台介入生活的每个角落确实有些不妥。这次,我又加深了这个印象。
  昨天在银行和超市,都看到有老阿姨在发脾气。银行工作人员让老阿姨点“取消”,她说自己不知道点哪里,越找越着急,越说越大声。我跑过去指给阿姨看屏幕上的“取消”,但阿姨赌气,就是不点——后来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的。
  超市是买100元送30元的优惠券,结算的时候优惠券从机器里面吐出来,是两张薄薄的小纸片,要下次买够68元才能使用,而且要在手机支付的自助机器上才能使用。买菜的那位老阿姨是奔着优惠券来的,却被这个规则困扰,可能是店员小姑娘说了几次她也没听明白,就急了。
  其实我觉得这些优惠挺烦的。昨天我领了两张优惠券,但今天想用,发现已经找不着了。翻天覆地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感觉好像丢了三十元钱,懊恼极了。好好的社区超市,跟互联网学了这些有的没的,还让不让人好好买个菜了?想起那个不肯点“取消”的阿姨,我太理解了,连我都已经老得有点想阻挡历史的车轮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