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

山东这样讲述新时代奋进故事

齐鲁晚报     2022年10月21日
  东营黄河入海口。          张清 摄
  10月19日下午,北京梅地亚中心,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集体采访活动,山东等7个省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与中外记者“面对面”。
  山东代表团共有代表74名,是省市区代表团中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作为有着1亿多人口、700多万名党员的大省,山东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新时代奋进故事?

  记者 杨璐

三件“国之重器”受到关注
  在集体采访中,有三件“国之重器”受到关注:有山东研发制造的时速600公里磁悬浮高铁,有世界上现在热效率最高、达到51.09%的潍柴发动机,有直播连线的青岛港无人值守全自动化大型集装箱码头。
  此刻,它们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山东展区展出。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在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的背后,是山东着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努力。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山东把“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列为“十大创新”之首。山东省财政大幅增加科技创新投入,连续两年增长10%,今年达到145.2亿元。
  聚焦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山东全面实施“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十大创新”行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需求侧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全面增强,奋力蹚出了一条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8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战略。山东又被赋予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正在央视八套播出、曾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三泉溪暖》,反映的就是山东三涧溪村乡村振兴的真实故事。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涧溪村。4年多来,三涧溪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发展乡村产业,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嵌入合作社中,村集体收入连年翻番,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三涧溪村已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山东稳妥有序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粮食总产量从十年前的960亿斤增长到去年的1100亿斤,并且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2020年,山东全省农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再创新高,达到11468亿元,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过去十年,山东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就是新时代这十年全国发展变化真实具体的缩影。
  地区生产总值10年跨越4个万亿大台阶、达到8.3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一番……与全国一样,这十年是山东发展质量最好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如今每年吸引600余万只鸟类在此繁殖、越冬,被誉为迁徙鸟类的“国际机场”。漫步其间,一曲溪流一曲烟、群鸟翔集舞蹁跹的画面,令人流连忘返。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三年来,山东找准自身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勇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三年来全省投入1300多亿元进行堤坝建设、河道治理、防洪减灾;万元GDP用水量比2019年下降了22.8%;湿地面积达到了1130平方公里,比过去增加了20%;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家,化工园区从199家减到了84家;60万黄河滩区居民搬迁实现了“安居梦”,251.6万省标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沿黄各省区开展了100多个合作事项……
  山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加快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一场集体采访就像打开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探寻治理“密码”。在齐鲁大地,新时代奋进的故事仍在继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