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提速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王玮

齐鲁晚报     2022年10月21日
  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以来,把准“四个关系”,以高质量党建培根铸魂,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与“企业发展使命”之间的关系,把牢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扛起“国之重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服务客户和员工”作为发展使命,做强枢纽功能,放大平台优势,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山东港口贯彻执行,当好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
  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联系各大船公司,航线总数达到320余条;沿黄河流域新设内陆港8个,总数达到30个;新开海铁联运班列,总数达到80条;2021年完成海铁联运256万标箱,同比增长22%,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全力推进“六稳”“六保”。积极协调各大船公司调拨空箱400余万标箱、加班船430艘次,有效缓解内外贸企业箱难求、舱难订、货难运等问题。针对煤炭、粮食等战略性物资,加强口岸各环节协调力度,坚决落实保供任务。发布16项提升服务质效举措,在2021年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青岛口岸获最优评价。全力抓牢疫情防控。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以临战状态、实战标准、决战要求,投入3.2亿元,创新防疫举措300余项,狠抓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冷链作业等重点环节防控,坚决守住“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
  二、准确把握“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激发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山东省港口集团积极践行“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以有力有效的党建工作引领改革方向,将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改革活力持续增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工作全部按计划完成,董事会应建尽建、重要子企业专门委员会建设、董事会向总经理授权、落实董事会职权工作全部完成,权属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实现全覆盖,法人治理结构愈加完善。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扎实推进。试行末位淘汰制,各单位竞争上岗78批次、1230人次,集团及各级子企业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90人,中长期激励在7家试点企业有序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激发活力。亏损企业户数和金额连续两年双降30%以上,国有资产质量不断提升。作为省属企业和全国港口企业唯一代表,先后在中国企业论坛、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会议上介绍经验。发展实力稳步提升。行业地位实现新提升,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连续超越香港港、釜山港,稳居东北亚之首,枢纽港地位更加稳固。主要货种实现新增长,铁矿石、铝土矿、原油、粮食、木片等货种进口量全国最大、占比最高,市场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有力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分散、投资盲目、定位重合、无序竞争等问题。转型动力迭代升级。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设立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港信期货公司,加快“1+N”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布局,落地船舶交易服务平台、百亿级陆海联动母基金等,创新开展保税船供油、矿石保税混配等高附加值业务。2021年,新兴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6.6%、19.7%。落实“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任务,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第8次刷新世界纪录,建成全球首个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日照港落地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烟台港首发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渤海湾港率先实现门机自动化,加快向数字化港口转型。
  三、准确把握“提高经济效益”与“担当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放大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能
  山东省港口集团始终坚持经济属性、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以持续提升的经济效益勇担国企社会责任,以良好的社会形象助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提出“聚焦主业、业绩为王、效率为先、安全第一”的发展原则,2021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1%、8.3%,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完成收入827亿元,实现利润7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4%、17.1%,位居省属企业前列。平台作用日益明显。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以临港产业、老港区改造等为依托,主动对接山东自贸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上合示范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加快推进山东国际航运中心、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邮轮母港启动区建设,推动与省内16市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联合新华社发布新华·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RCEP成员贸易互通指数,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2021年完成投资385亿元,招商引资14.77亿元;纳税39.86亿元,同比增长11.1%,地方纳税贡献19.3亿元,同比增长8.7%,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社会贡献更加突出。锚定“双碳”目标,在行业内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建成全国沿海港口首个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加快清洁能源利用,推进“氢港”建设,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开通防疫物资、救灾物资绿色通道,联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救助,援建希望小屋,千方百计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先后获评省属企业“脱贫攻坚 担当作为”先进单位、“2021山东社会责任企业”“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最具发展潜力雇主奖”等奖项。
  四、准确把握“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的关系,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涉及7个地市、21个港区、6万职工,地域广、人员多、文化各异,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软实力是比硬实力更硬的实力,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汇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突出文化铸魂。建设山东港口展馆,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组建员工宣讲团、老同志宣讲团开展层层宣讲,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九月省思”活动、员工建言献策活动。突出典型带动。“连钢创新团队”被授予“时代楷模”,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先后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许振超获评“最美奋斗者”,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动化码头党组织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等,累计有200多个集体、近千人获得国家、省级荣誉。开展“最美山东港口人”、山东港口“最美家庭”等评选,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突出实事办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结办好5453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把“职工收入每年增长不低于8%”写进“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拓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个职业发展通道,设立员工关爱基金,落实“七个一”联系帮扶机制,落地补充医疗保险、员工疗休养等政策举措,组建职工文体协会,广大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国企强则国家兴。立足融合发展新阶段,山东省港口集团将全面提高新时代党建工作质量水平,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