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零工到攻克世界难题摘下“天才奖”:

蛰伏半生,“二鸣”惊世界

齐鲁晚报     2022年11月14日
  张益唐
  11月8日上午,《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学术报告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是一场公开演讲,主讲人张益唐全程使用中文演讲,没有用PPT(演示文稿)。有记者调查,截至当日上午10时许,在单一平台上,看过这一“小众”学术报告的直播有3.7万人,但直播上了热搜。张益唐是谁?“零点猜想”是什么?为什么一场学术报告上了热搜?一时间,各种问题出现在网络上。

  是数学家也曾是外卖员
  在外人眼中,张益唐是一个“扫地僧”般的存在。除了学术成就,他的人生经历也十分传奇。张益唐祖籍浙江平湖,1955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他到美国留学,由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博士论文。
  张益唐的论文里引用了导师一个已经发表的成果,专家们仔细审查后发现,他导师的这个成果竟然是错误的。毫无疑问,这篇建立在错误理论上的论文失去了它该有的价值。导师的名誉和已取得的一些学术成就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师徒二人的关系因此降到了冰点。在张益唐读博的第七年,他终于获得博士学位。而因为师生关系不融洽,他没能拿到导师的推荐信,难以在学术界找到一份长期工作。因为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在毕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做会计、当帮厨、送外卖构成了他的日常。没有固定收入,他只能住在朋友房子的地下室里。
  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从未放弃对数学的热爱。无数个夜晚,他在昏黄的台灯下埋头钻研学术难题,那一个个复杂的公式推论,成了他阴暗岁月里的唯一慰藉。北大校长丁石孙得知了张益唐的困境,邀请他回北大任教,但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没有研究出什么大的成果,回到国内会受到歧视。他想争一口气。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7年。1999年,在学弟的帮助下,张益唐在一所大学里做临时讲师,工资一课一结。
58岁大器晚成
  长期以来,张益唐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解析数论,属于纯粹数学,与生活中更常见的应用数学相对。学生时代,他奠定了“一辈子只做大问题”的追求,此后,虽半生潦倒但初心不改。1999年重归学术界后,张益唐十年如一日地推进自己的推论。
  从“潦倒”到大师,只需要一个契机。2013年,58岁的张益唐在数学最高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上发表了震惊众多学者的《质数间的有界间隔》。论文证明存在无穷多对相邻素数,其间距不超过7000万,从而使得数论上的著名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取得第一次实质性的推进。这篇论文从投稿到正式接收,只用了三个星期,创下了该杂志最快接受论文的纪录。
  此前默默无闻的张益唐也凭借这篇论文迅速揽获弗兰克·奈尔森·科尔数论奖、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罗夫·肖克数学奖等专业奖项,还被授予了美国跨领域殊荣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
新成果或改写教科书
  张益唐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证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就是断言“朗道-西格尔零点”不存在的猜测,该猜测对于推动黎曼猜想有极大的意义,与他此前的孪生素数猜想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而“黎曼猜想”于1859年由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是悬置160多年的著名数学难题。“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与“黎曼猜想”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是这样:如果存在朗道-西格尔零点,那么黎曼猜想就是错的;如果朗道-西格尔零点不存在,则不会和黎曼猜想发生冲突。无论是哪种结果,无疑都是数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2022年11月7日,张益唐正式对外公开论文《离散均值估计和朗道-西格尔零点》,该论文表明,在特定范围内,朗道-西格尔零点不存在。在这一情况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正确或成立。在11月8日上午的学术报告上,张益唐表示,本质上,他已经证明了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同时表明其结果可以被改进,“我只是在一定范围里部分地解决黎曼假设应该是对的。”
  对于这项学术成果的意义,张益唐认为将有很多应用,“它一解决,一百个猜想都变成定理了。”有学者指出,“张益唐的这个新成果一旦通过验证,将改写解析数论的教科书。”
 综合央视网、新华每日电讯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