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被写入历史 新“赛道”已经开启

叶青退休后开设自媒体,“另类厅官”成了“网红”

齐鲁晚报     2023年02月22日
  叶青正在拍摄短视频。
  2月10日,叶青拿到湖北省委组织部下发的退休通知,这位“另类厅官”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
  叶青最出名的,莫过于连续8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建议,要求进行“公车改革”。上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第一天,叶青“炒”掉了自己的司机,自此开始了“叶氏车改”。当一个“另类”的官员,是自由更多,还是孤独感更强?退休之后的他,又将开启什么样的生活?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位网民眼中的“中国最具个性官员”。
  司机就是副局长
  叶青,福建人,出生于196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金系毕业。曾任武汉市武昌区政协副主席等职,2003年5月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在叶青的从政历程中,“车改”是其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提倡车改,他被恐吓、被孤立,也被老家亲戚指着鼻子骂。更多人冷眼旁观:作为副厅级官员,叶青也要配公车,他自己改不改?
  到统计局上班第一天,叶青就拒绝了单位派来的司机,用车改的方式率先“革自己的命”。距离近骑自行车,距离远就开车。后来有了共享单车,他基本上有所有共享单车的会员——就连现在用的保温杯,都是共享单车企业给的赠品。
  因为每次出差都是叶青开车,湖北省统计局就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现象:副局长当司机,后排坐着处长或者科员。
  为此,叶青身上还流传着几个“段子”:一次去下面地市出差,刚停车,接待单位的领导就迎上来,紧紧握着其他同事的手说:“局长您辛苦啦!”
  等叶青停车回来,已经没人等候,最后得到保安好心指点:各个领导的司机都在某某房间里喝茶等候。最后,众人一脸尴尬地在司机房间里找到了正在聊天的叶青。
  这样的事多了,局里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跟叶青一起出差的同事,到目的地后大家统一下车。下车先介绍:开车的司机是副局长。
建议多了“得罪人”
  叶青看着不像个“当官的”。一副黑边眼镜戴在圆圆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不仅没有官威,甚至没有“官样”。
  除了前副厅级官员的身份,叶青还是知名经济学家。从政之前,他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身份变了,性格没变,还是一样敢说。除了车改,叶青的建议越来越多:建议通过政府单位停车场查官员的车牌号,看是不是有人开企业名下的车;建议查每一个售楼处,看官员买房是谁付款;建议登记每个官员的实际居住地,看房本是否为本人……
  他不区分“经济学家叶青”和“副厅长叶青”,甚至在中央级的内参上实名接受采访,指出“统计造假”这样尖锐的问题。要知道,他可是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知道很多话自己不该说,但是他觉得在其位,不得不说。
  “我学财经、学历史,我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我提的建议就是要得罪人。”
想把自己写进历史
  “学历史的人,都想把自己写到历史中。人就像星星,有些是流星,有些是恒星。流星一瞬而过,但如果成为一颗恒星,就像孔子,几千年都在闪耀。”
  在他看来,当更大的官,在历史的长河中算不上“痕迹”。如果工作平平,退休后很快就被忘了。如果为民服务,做了很多好事,那会被人民记很久。叶青说:“公车改革,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重要的痕迹。”
  叶青说,从政20年,他最珍惜的不是副厅的职务和待遇,而是保留了话语权:如果自己这颗星星能发光,那一定是公车改革和坚持说真话的光芒。
  退休后的叶青获得了更多空间,他把更多的热情投注到自媒体中,除了日常的微博专栏,还拍抖音。他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讲课、评论,视频播放量常常高达百万,成了“网红”。
  作为叶青抖音团队的负责人,朱明创是叶青的“粉丝”。辗转要来叶青的电话,他鼓起勇气发了一篇“小作文”,希望能够说服叶青开抖音。“没想到,叶教授一点架子没有,很快给我回信。”朱明创说,自己算是追星成功,也感受到了专业的骄傲和被人需要的成就感。
  朱明创的工作室在武汉东湖边的一个小村里。工作室是民房改造的,屋顶的一个角落用玻璃搭了一个天窗。叶青站在光下,微霜的鬓角被阳光染成金色:“很少有开天窗的屋顶,这样光能透过来,生活还是需要多一点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