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另类”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齐鲁晚报     2023年02月22日
  被称为“另类厅官”的叶青已经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那么,他怎么看待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叶青”这样的官员能够复制吗?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与叶青展开对话。

  记者 郭春雨 李岩松         

  记者:对个人来说,从政到副厅级干部,算一种重要的痕迹吗?
  叶青:是重要的痕迹。说实话,如果我只是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提车改,别人肯定会认为是“羡慕嫉妒恨”。但2003年当了副厅后再提车改,大家就相信我确实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所以当我知道要去从政,非常高兴。并不是因为想当官,而是我觉得公车改革可以实践了。
  此后作为人大代表,连续8年以官员的身份去呼吁公车改革。有百姓说我是中国最“另类”的官员。“另类”是对我最高的奖赏,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得到这样一个“头衔”。
  记者:我看您的行程,退休后好像更忙了。
  叶青:我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学,第二个阶段是工作。现在我到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需要把前两个阶段的人生积累发挥出来,这是释放精华的阶段。我60岁退休,后面说不定还可以继续工作30年,现在我每一天都很忙。
  记者:你最开始关注公车改革是什么时候?最开始提出了什么方案?
  叶青:让我正式有车改想法,是1998年的大庆车改。1998年我在一次演讲中说,“哪一天我当了官,第一天就车改。”我到湖北省统计局上班的第一天,就提出了公车改革。当时局长问要怎么改?我说很简单:自购私车、一月补助500元、出武汉市实报实销、建议双轨过渡。局长说第二天回复我。第二天早上,他对我说,“就这么改!”
  进行车改也跟我本身的专业有关。我是学财政的,什么叫财政呢?就是政府的收入支出和平衡,政府要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要爱惜老百姓的血汗钱。
  我的“自我革命”,一年节约了8万到10万。我当时就提,如果推行车改,一辆私车一个月补贴1000元,取消其他费用,一年最少能省8万元。当时,官方统计全国公车数量大约为200万辆,那全国车改可节约1000多亿。
  记者:您从大学教授的身份到了副厅,应该也有亲戚、朋友来找您办事吧?
  叶青:这个也有,但是我就跟他说,我没啥权力。
  我刚来统计局的时候,有个亲戚想让孩子来当我的司机。我说我要进行车改,不会再有车,更不会有司机。当时这个亲戚很不高兴,把我骂了一顿就走了,说我怎么这么傻,有好处不捞。
  后来车改全国推行以后,我还接到过老家亲戚的电话,他在国企当干部,好不容易熬到了副总有了配公车的待遇,因为车改把车改掉了。他也从电话里把我骂了一顿,这几个事情之后,也没有亲戚再找我办事了。
  记者:那如果一些年轻干部想要大胆的提建议,他们应该怎么做?
  叶青: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需要进行制度的改革,鼓励大家实名来提建议,营造让干部敢于说话的气氛。
  有一些基层的干部,他们对自己省市的规划建设都很有想法,但没有充分表达的渠道。我建议干部有了想法就写下来,直接以邮箱的方式发给省长、书记。省委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秘书班子进行整理,筛选之后可以直接到省长、书记的办公桌。想让干部敢干,干部敢为,一定要让他首先敢想,敢于提出意见。
  记者:近年大学生中掀起来了“考公潮”,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叶青:我想告诉这些考生,如果你考公务员的目的是当大官,最后可能会失望。如果说考公务员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说不定你就成功了,因为这种心态下不论做什么都会想着做到最好。只要是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即使后来没有什么很大的机会被提拔,等到老了,也会觉得很安心,当官不是考公务员的唯一目标。
  记者:前30年的经历,您觉得最高光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叶青:首先是2014年7月16日的全国性公车改革;其次是2016年3月16日,这一天公布了5个统计的违法案例,新华社的内参当时采访了6个人,只有我要求把我的名字和职位写上。这份内参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直接推动了统计督察机制的建设;第三个是本月7日发布的《武汉新城规划》。我在2021年3月21日就提出要打造“环梁子湖科创圈”,相关部门采纳了我的建议,在武汉新城规划中把湖区的概念融入其中。
  记者:网上有一种声音,称车改是失败的。因为公车改成车补,是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支出。
  叶青:我在这里澄清一下。之前的公车是地方财政、政府单位、社会三方共养,加起来至少3000亿元,财政负担1000多亿元。车改之后,政府单位和社会的养车压力基本没有了,地方财政需要承担大概2000亿元,作为车补发下去,财政增加,其他减少。这实际上是两本经济账,一个着眼于全国,而另一个聚焦于地方,两者的矛盾显示出公车改革的复杂性。但是,养车的这些钱归根结底都是老百姓的税收,车改是给财政部门添麻烦,但给老百姓省了钱。
  记者:目前的车改效果,达到您理想中的效果了吗?
  叶青:只达到了80%,剩下的还需要继续推动。比如说,车辆的补贴明细需要继续加强,比如说哪些区域属于车改区,去这些地方工作不应该再要车补报销等,超出了这个区域可以按照一公里多少钱进行油费补贴,但是现在这些还是不够透明。还有就是有些干部要到企业去考察,企业派车来接送也不应该,因为一来一回,也是增加了费用,而这些费用其实都在这些官员拿的车补里了。这只是其中几个例子,所以说车改还要改,比如说事业单位的车改、退休老干部的用车等,这些都需要继续改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