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唯一军控条约停摆后的危与机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06日
  记者 赵世峰

  2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律,正式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当天,俄罗斯还就此向美国发送外交照会。其实,早在2月21日普京向议会两院发表国情咨文时就已宣布暂停履约,此时距离俄美续约刚过去一年。
  俄美在2010年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目前两国间唯一军控条约。该条约2011年2月正式生效,有效期10年,去年2月3日到期前,俄美迅速达成共识,将条约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2月。
  《新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曾是俄美维持战略稳定的三大支柱性条约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1972年签署的《反导条约》和1987年签署的《中导条约》。不过,美国小布什政府在2001年12月宣布退出《反导条约》;美国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退出《中导条约》。
  美国接二连三退约,导致俄美这两个核大国之间的战略态势面临失衡的危险。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开始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反导系统,并将这些反导系统靠前部署,与盟国共同打造反导网络。
  北约多轮东扩之后,中东欧地区大多数国家都成为北约成员国,美国的反导系统借此大幅向东部署,近年来已在罗马尼亚南部的德韦塞卢、波兰北部的伦济科沃部署了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
  北约东扩加之导弹防御系统前移,不但令俄罗斯的战略缓冲空间不断遭到挤压,也使得俄美、俄与北约之间相对的军事平衡被打破。近年来,俄罗斯通过加速升级核武库和战术导弹、研发高超音速导弹等尖端武器,比如“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先锋”“匕首”和“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等,来回应美国和北约。
  《中导条约》的失效,则导致夹在俄美之间的欧洲国家成为最直接影响对象,欧洲安全格局由此生变。在这一背景下,俄乌冲突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欧洲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的演变,北约再次北扩,正在将瑞典和芬兰纳入其中,同时还在加强北约东翼的军力部署,加大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力度,俄与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对抗不断升级。
  2月28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言,北约已经成为乌克兰危机的参与者,作为一个集团,北约不再是俄罗斯的对手,而是敌人。俄罗斯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便是对美国和北约深入介入俄乌冲突的回应。
  在该条约约束下,俄美两国均将核弹头的部署数量控制在1550枚以内,并将洲际弹道导弹等运载平台的部署数量限制在700个以内。同时,条约还规定了两国相互核查等内容。但2020年以来,俄美之间相互核查的时间不断延迟、核查次数也大幅减少;俄乌冲突爆发后,受到美国制裁影响,俄方核查人员赴美受阻,双方约定的数据交换也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履行。
  去年8月,俄外交部通过外交渠道通知美国,决定暂时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设施核查机制。原定于去年11月29日至12月6日在埃及举行的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边协商委员会会议也推迟召开。在这种情况下,俄方将暂停履约作为敲打美国的一张牌,既不会对条约本身造成多大伤害,又能施压美国重新思考如何与俄罗斯保持应有的战略稳定对话。
  俄方在宣布最新决定的同时也强调,暂停履约并非退约,俄罗斯将继续遵守条约对核武器数量的限制,并继续就弹道导弹试射通知美国,至于何时恢复履约将由普京决定。
  这就给条约命运转圜、俄美对话接触留下了余地,等于把皮球踢到了美国这边,接下来如何应对就看美国了。按照俄外交部的说法,美方必须表现出政治意愿,为全面缓和局势作出真诚的努力,为全面恢复条约运作和全方位确保条约生命力创造机会。
  其实,普京在2月21日宣布暂停履约的决定后,事先并不知情的美国和北约大为震惊,但表态却很克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俄方决定“令人失望”“不负责任”,但美国仍准备随时与俄罗斯就军控问题进行谈判;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感到遗憾”。2月27日,美国负责军控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斯图尔特表示,如果俄罗斯恢复履约,派遣检查人员前往美国设施核查,“所有问题很容易解决”。
  然而,在俄罗斯看来,现在再谈履约问题,可不只是俄美之间的事了。普京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俄方决定暂停履约后,就把对手的核武能力考虑在内了,不仅包括美国,也包括英法等北约国家。这或许暗示着俄罗斯将与整个北约——而非美国一家——谈军控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