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19日
  黄河文化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记者 李康宁        

  看河海交融,听金玉其声。黄河文化论坛上,各领域各角度的哲思良策纷纷涌现,并迈出了实质性推进黄河文化传播的铿锵步履。思想的巨澜激荡行动的轻舟,黄河的故事,从东营加速传向远方。
  开幕式上,沿黄九省(区)的黄河水徐徐汇流。这些来自黄河各段的水,有着雪山的清冽,亦有壶口的奔放;听见过艄公号子,也熟悉渔家船歌;曾流经广袤牧场,也浇灌秀美田园。他们是如此不同,却也源出一脉,共同构成我们精神深处始终澎湃着的黄河。少了哪一部分,黄河都算不上完整。
  文脉亦如水脉,源源不绝。黄河文化,因为黄河流经而拥有某种共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说,黄河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塑造,超越了其他大江大河。黄河水与黄种人,有着同样的底色,促进形成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东方哲学。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认为,黄河流域孕育了礼乐文明,经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以仁礼并举、忠孝节义的价值理念和治国思想,让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并聚合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
  诚哉斯言。同饮一河水的因缘际会,让沿黄各地的人们更早地沐浴到文明的光辉,也拥有了融合壮大的契机。据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考证,中华文化的起源固然是“满天星斗”,但也有“一条主脉”。其中,中原地区和海岱地区的文化交流最为密切、广泛和强势,两个区类文化的高度交汇融合,形成了一条“黄河文化主脉”。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学家葛剑雄则断言,黄河中下游地区,无疑就是中华民族诞生发展的“摇篮”。
  因河而生,必将携河共进,这是千秋大计,也是众心所归。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以及将来,黄河两岸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办好黄河的事,关系着你我,也关系着子孙后代。尤其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征程中,沿黄各地更要有足够的共识:谋一域,更要谋全局;黄河的保护发展需要大方略、大格局,便离不开共谋划、共担当。
  同心,定可心向远方;齐声,更能声闻四海。
  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协作体成立、黄河文化研究院揭牌,为黄河文化在当代的研究、发展、传播,提供了一个足够宽广的平台。黄河在九曲东流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那些精彩纷呈、各美其美的文化形态,通过交流互鉴实现“美美与共”,共同汇成“一条大河”的绚丽画卷。
  等你在黄河口,春华遍地的时刻,一同相约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