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

聚焦超级微创,镜下消疾化病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19日
  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卢骁

从诊断到治疗
精准防控消化道早癌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以下简称“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许洪伟介绍,当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中,发病率排名前六的肿瘤中,消化系统肿瘤占据了四席,分别是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提升消化系统肿瘤防治水平,对于降低恶性肿瘤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高质量的消化内镜检查,实现早查、早诊、早治,是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所在。”许洪伟指出,由于早期癌细胞侵犯较浅,绝大多数消化道早癌患者没有任何特异症状,难以被察觉。而当出现吞咽困难、腹痛腹胀、黑便或者便血等症状,肿瘤往往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大,效果也不理想。通过胃肠镜,可以及早发现可疑病灶,让消化道早癌“无处藏身”。
  更为重要的是,消化内镜不仅是一种检查诊断工具,更是一把“外科手术刀”。
  “以往面对胃肠道肿瘤,尽管已由过去的开膛破肚发展为腹腔镜微创治疗,但并不能避免器官的部分切除,破坏了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现在内镜下发现的早癌或癌前病变,绝大部分都能进行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即在根治病变的同时,能够保持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许洪伟介绍,消化道早癌一般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癌,通过内镜在黏膜下剥离或者切除可疑病灶,不仅能够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且在体表无创口、患者好耐受的基础上阻断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也无需破坏患者消化道脏器的完整性。正是因此,内镜治疗又被称作“超级微创手术”。
  许洪伟及其团队率先在山东省内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团队拥有的多项核心技术,如ESD、经内镜黏膜下隧道技术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STER)、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消化道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光动力治疗、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急救止血等,实现全链条式精准治疗消化道早癌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得益彰,亦取得突破性成果。针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创诊疗的相关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等。
强内功重引领
传递消疾化病新希望
  许洪伟介绍,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在于消化道早癌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治疗,而且一直在不断“开疆扩土”中,从而颠覆了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传统诊断和治疗方式。
  为把学科做专做精,科室实行了明确的亚专科划分,分别为消化道早癌、胆胰疾病、肝病与门脉高压症、炎症性肠病及小肠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胃肠动力等五个亚专业,以镜下及介入诊疗为特色,每年开展7万例胃肠镜检查,1万余例内镜下微创治疗。
  其中,贲门失弛缓症经口环形肌切开术(POEM)、胆胰疾病的内镜介入诊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不断拓展新技术,开展了超声内镜下胆管引流术(EUS-BD),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胃空肠吻合术(EUS-GJ),经口胆道镜(SPYGLASS)用于胆胰管探查、胆管巨大结石激光碎石、IGS6图像融合技术引导下TIPS术、消化道肿瘤的光动力/射频治疗及小肠镜辅助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等高精尖技术。
  从诊到治,从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从消化道管腔内到管腔外,一条软镜,创造出无限可能。
  为了这些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的诊疗技术惠及更多患者,许洪伟带领团队向内镜技术的质量控制和培训这一系统性工程攻坚。2019年、2021年,科室分别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科技创新联盟和山东省门静脉高压联盟。对于联盟成员单位,利用远程会诊中心及云平台,与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学术讲座及远程指导等,并邀请联盟成员单位骨干人员来我科室进行培训学习,与联盟成员单位实现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以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塑医者仁心,筑专业高峰。作为国家“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内唯一获批的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未来,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将在精进不息强内功的同时,持续提升专科辐射带动能力和品牌效应,全面提高山东省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当好人民健康卫士,谱写消疾化病新篇章。
    近年来,消化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像侦察兵一样“窥探”消化道空腔脏器内部结构和病灶,又可以精准“出刀”,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留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聚焦临床诊疗需要与专业发展新方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以多项诊疗技术的突破,让数不清的患者在走出消化系统疾病梦魇的同时,拥抱恢复如初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