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先心病宝宝出生次日接受心脏手术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多学科联合又创生命奇迹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19日
  记者 秦聪聪

罹患严重复杂先心病
刚出生宝宝面临生命危险
  不久前,姚女士剖宫产了一对双胞胎。谁也没想到,其中一个宝宝出现皮肤青紫,医生告诉他们,这是缺氧的表现。血氧饱和度仅78%,检查报告上的一个又一个名词犹如晴天霹雳,一道道砸在家人的心上。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发育不良、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虽然不曾深入了解这些疾病,但他们知道,孩子小小的生命正面临着死神威胁。
  家人慕名联系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很快,120急救车穿越深夜的街道,于凌晨3点将孩子接到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患儿得以生存的原因是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一般孩子出生后两周内关闭,但对这个孩子来说,一旦闭塞,生命将无法延续。”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主任庞昕焱说。  
  宝宝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后,山大二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庞昕焱团队、麻醉科主任赵鑫团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永梅团队立即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孩子被诊断为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右室流出道狭窄。
  考虑到孩子的具体情况,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团队首先为其保持了动脉导管开放。而医生们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实施心脏手术。
如在针尖上刻字
出生1天的宝宝做心脏手术
  情况危急,时间就是生命。心脏超声医师在孩子入院后第一时间来到NICU,进行床旁超声诊断;NICU医护团队24小时精准治疗和护理,保障内环境和循环稳定,通过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做好手术准备;庞昕焱团队同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
  第二天一早,孩子就被推进了手术室。
  “术中需要把指甲盖大小的肺动脉瓣成形,修补缺损的房间隔,闭合动脉导管。”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主任庞昕焱说。
  手术必须在停循环的状态下进行,术中孩子全身体温降低、呼吸停止、心跳停止,新生儿医师和麻醉医师术中全程为其提供呼吸支持和生命体征监测和管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术后心脏复温复跳。
  “孩子体重小,并不意味着是成人的缩小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赵鑫介绍,术中应用了体外膜肺氧和来进行体外循环,单从麻醉来说,孩子心肺发育不完善,动静脉穿刺、气管插管、通道建立、药物药量这些都需要精细操作、仔细斟酌。
  面对这么小的婴儿,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精心设计和配合。稍有不慎,就会给心脏造成永久性和不可逆的损伤。而出生仅1天的宝宝,心脏仅有鸽子蛋大小。在如此小的心脏上进行手术,对医生的外科技能要求不言而喻。
  术中,庞昕焱每一次操作都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游离和吻合动脉、重建血管、修补缺损……每一次操作就如同在针尖刻字,不能有丝毫马虎。
  经过两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手术顺利完成,幼小心脏复跳的那一刻,医护人员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术后,孩子被立即送入NICU。
  山大二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朱晓波介绍,在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薛江带领下,医护团队精心治疗、悉心护理,孩子先后闯过了肺动脉高压、毛细血管渗漏、肺部感染、水肿、胸腔积液、少尿等一系列难关,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据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缺陷之一,发生率在存活新生儿中约为1%,其中1/4至1/3为重症先心病,幸存者在其生长发育各年龄阶段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将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甚至危及生命。
  此次多学科联合为出生仅1天的先心病患儿成功手术,彰显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小儿麻醉和新生儿重症救治技术的区域领先地位,为山东乃至东部地区复杂、危重症先心病患儿的救治带来新的希望,也体现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国家队”医院的使命担当。
    “谢谢庞主任,谢谢张医生,谢谢山大二院,救了我们家孩子!”17日上午,孟先生及其母亲将两面烫金的锦旗送到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生的手中,感谢他们联合为其出生仅1天的宝宝成功实施了心脏手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