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妈妈永远是你的暖宝宝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19日
  去年中考,龙龙作为指标生被省实验中学录取,并分到了创新班。今年春季开学后,没有考进班级前20名的他,感觉学习“亚历山大”。一天晚上放学,他对来接他的妈妈说:“妈,我不想在创新班了,我同学他们太厉害了。将来我如果考不上985怎么办?”正开车的龙妈心里“咯噔”一下,儿子苗头不对啊!
  “儿子,”龙妈关掉了车载音乐,“谁跟你说一定得考上985?你妈我就是个中专毕业生,工作后学的在职本科,你觉着我很差吗?”妈妈的话让龙龙一时无话可接,但他分明感觉到心里透了亮,似乎不堵得慌了。“儿子,你永远都要记着,相比于学历高低、财富多少,心态的好坏更能影响你生活的幸福指数。”“唉!你和别的妈是真不一样啊!”龙龙心里的阴霾正在消散,“老妈,爱你!”“值得爱是吧?”龙妈的语气俏皮而轻松,“老妈永远是你的暖宝宝。为了儿子的爱,明天周末咱一家三口开车去淄博吃烧烤,怎么样?”“真的吗?”龙龙兴奋得灵魂都要出窍了,他探出身子在妈妈脸上狠亲了一口。龙妈回送给儿子一个美美的笑脸,其实她真正感到美的是内心,因为她成功地干预了儿子的不良心理,将他的负面情绪消灭于萌芽之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像龙妈这样及时捕捉到孩子心理的不良苗头,并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清理。相反,有些孩子之所以焦虑,其根源恰恰就在家长身上。
  一模成绩出来后,晓晨家里乱套了。老公大李边在客厅来回转悠,边变着脸说:“这不完蛋了吗?这个成绩哪能上省重点?”“完蛋了”是小李上初中后爸爸对他说得最多的三个字。“你再不使劲中考就完蛋了”“考不上重点你就彻底完蛋了哈”“数学这个分不完蛋了吗”……晓晨窝在沙发上先是唉声叹气,然后冲着大李说:“这样真不行,咱得赶紧找语数外老师,对他进行一对一辅导。”小李同学则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用脑袋一遍遍地撞着墙。
  其实小李的成绩没有差到“完蛋”的程度,只不过是掉出班里的前十名。他努力寻找着本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发现基本都是因为过于紧张,比如考数学时,很长一段时间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同事麦子在约晓晨外出时,发现她一上午几次提到儿子的一模成绩不理想,并多次说:“不行,我得去烧烧香拜拜佛”。麦子敏感地觉察到晓晨的焦虑情绪,在了解了大李和小李的情况后,她郑重地对晓晨说:“我认为你和大李目前要做的首先是调整心态,而不是忙于给孩子找一对一辅导。孩子考试中‘大脑一片空白’已经说明他的心乱了,这种情形下,根本不能正常发挥水平,你就是再找人辅导也白搭。因为他的问题不是出在不会做题上,而是出在过度焦虑导致他会的题也想不起来怎么做。孩子之所以如此焦虑,是因为你们父母在家里营造了焦虑气氛。爸爸整天‘考不上重点就完蛋了’,妈妈整天要找地方烧香拜佛求保佑,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能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情绪吗?所以说,要调整孩子的状态,首先你俩要赶紧调整心态。否则,一家人都绷这么紧,别说让孩子超常发挥了,正常发挥都难。”
  麦子的一番话,让晓晨醍醐灌顶。她强烈地意识到在关注孩子中考问题上所犯的方向性错误以及所起的副作用。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对待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常常会“一好遮百丑”,忽视其缺点,轻视其心理问题。殊不知,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相比,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更高,情绪变化更大,更容易出现心理波动。一旦考试成绩不如意,便会出现赢得起、输不起的失衡状态。因此,家有学霸的家长,未必再去紧盯孩子的学习,他们已是“不待扬鞭自奋蹄”,都有着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计划性;需要密切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情绪反应、心理变化以及德行偏正,努力看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