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爱劳动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30日
  □李晓

  我的童年在乡下度过。我所在的小学校,镶嵌在大山的皱褶里。小学时,有一堂课如浮雕般记忆深刻,就是劳动课。“同学们,下一堂课,是劳动课!”身着灰白卡其布衣服的班主任老师郑重宣布。同学们雀跃着,就像山乡林子里的一群小鸟。
  劳动,对一个农家孩子来说,就是最日常的生活。我们上小学时的劳动课,是去收割后的麦田里拾没收拾干净的麦穗,有时也到山坡上拾肥,用小铁铲把石头上的青苔刮下来做有机肥,那些狗粪、鸟粪也捡到积肥的竹篮里。这些肥料被我们送到一些农户家中,农人们拍着我们的肩眉开眼笑地收下。在大地起伏如浪的庄稼生长中,有一群少年参与其中,劳动的快乐发自心底。
  给学校操场除草,也是我们的劳动课内容之一。学校的所谓操场,就是一个土坝子,操场上的蓬勃杂草以野性的姿态生长,还有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其中,自有一番风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在劳动课上,带上小锄头、铁锨去操场上除草。操场上的草,大多是狗尾草、牛筋草、车前草,那些狗尾草成熟后结籽,一串一串在风中摇摇晃晃地摆动,这也是孩子们眼里的一道风景。平时杂草长得好时能有半人高,同学们在草丛里捉迷藏,有次我躲在草丛里大声喊一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期中考试的成绩超过我几分,我那一声喊叫里,有情绪的释放,也有赶超他的雄心。同学们很快把操场上的草清理得干干净净,一个个小脑袋汗淋淋的,望着显得空空荡荡的操场,喜悦之中掺杂着一点失落。
  除草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喊全体集合,由他起声领唱《劳动最光荣》《山里的孩子心爱山》《闪闪的红星》这些经典歌曲。歌声回荡在大山里,让小小的心田盛满了劳动的幸福。
  8年前的夏天,我们一群小学同学簇拥着当年的班主任老师,在他82岁生日那天,回到那所乡村小学的旧址。如今那里的学校早已拆除,学生都到镇上的小学读书了,旧址上是村民的自建房。颤巍巍的老师反复踩踏着步子,刻舟求剑般寻找着当年操场的位置,他似乎又站到了操场中央的位置,再次领着大家合唱:“山里的孩子呀心爱山,山里有我的好家园,山里的泉水香喷喷,山里的果子肥又甜……”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小学同学,看见白发苍苍的班主任老师,早已老泪纵横。
  那天,班主任还带领我们去山里再次上了一堂劳动课——帮村民张大爷家收割稻子。脾气倔犟的张大爷,当年小学劳动课时,我们给他家积过肥,如今他还守护着山腰那一弯扇形的稻田,还在坚持种水稻、种麦子、种蚕豆。三十多年后,我们这群在城里已有了发福的身体的中年男女,又在稻田里相遇了。一粒稻,天光雨露中经历了风雨雷电,散发着大地深处的沉香。一群当年的同学,从稚童启程,已经历了无数世事沧桑。中午,一群收割稻子的人累得腰酸腿疼,我们抬头相望,晶亮汗水中重拾纯真少年时的劳动时光。那天,我们在山里清澈奔流的溪水中,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操纵着命运的流向。
  小小少年,岁月远去,但那些少年时代的课余劳动场景,在怀想中又风尘仆仆归来了,照亮着成长的岁月,照亮着一生的时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