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五伴侣”的下场

齐鲁晚报     2023年06月27日
  □于永军

  《北齐书·阳休之传》中记过这样一件文事:北齐尚书郎阳俊之,多作六言歌辞,内容淫荡而拙劣,名为“阳五伴侣”。连他自己也未想到,歌辞竟会被广为传抄转卖,一时甚为流行。有一次阳俊之上街,看到有人在卖,便拿过来看,发现有的字抄错了,准备改过来。不料,卖书者却严厉地说:“阳五是古代的贤人,这些都是他的大作,你懂得什么,竟敢在这里随便发议论!”阳俊之一听,高兴坏了,从此,常以“我有文集十卷,乃当世奇才”自吹。
  拙劣、淫靡的作品,反而被奉为珍宝,流行一时,乃社会文化之悲事。但这种事情历代都发生过,并不罕见。宋人毛滂在《复李直方书》中说:“近有妄人作诗,世俗传唱,阳五伴侣,世以为贤,其斯之谓欤。”元人方回作《可笑》诗说:“洛阳纸贵缘阳五,世上何须有左思。”他们批评的都是所处时代的类似情况。
  看一看当下,“阳五伴侣”同样并不新鲜。网络上一些吸引眼球的文学作品、音频影像等,无论作者如何辩解,从客观上看,走的均是“阳五伴侣”的路子。社会上总难免有一些追求低级趣味的人,他们是此类作品得以流行的市场。“淫荡而拙劣”之作,正是为了迎合这种风气而生。然而,如同今人早已不知“阳五伴侣”为何物,其文久已泯灭,其事也鲜为人知,伴随着人们对美丑的辨析过滤,对真金黄沙的淘洗,现代的“阳五伴侣”一类作品,迟早都会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
  可悲的是像阳俊之这样的作者,因为几首淫荡歌辞流传一时便得意忘形起来,以“奇才”“大师”自居,显然缺乏自知之明。不能否认,凡优秀作品一定能广泛流行且经久不衰,但“留胡子的并不都是老人”,流行一时的作品,是否就意味着优秀?那却未必。这就需要分析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流行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作品中低级下流的东西迎合了某些人追求低级趣味的心理才得以流行,那决不是好作品,也不可能长期流传下去,即使其拥有一定量的粉丝拥趸,甚至一时拿了这奖那奖,也概莫能外。因此,一个头脑清醒的作者,在为自己的作品广泛流行而高兴的时候,也应该作一点冷静反思,认真想一想自己的作品社会效果到底怎样。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是要影响社会、影响人的,不仅同时代的人要评论,后代的人也要评论。所以古往今来著名作家的写作态度都极其严肃认真。《左传》记载,穆叔对范宣子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曹丕《典论·论文》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表明,大凡有社会责任的人,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把著书立说视为不朽的事业。许多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用毕生精力写成的。司马迁忍辱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史记》。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都是众所周知的例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晚年编辑自己一生的文章,删来改去,不能决定。他的夫人劝他说,你何必这样自寻烦恼呢,难道还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一位严肃的作家,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也总是时刻想到作品的社会效果。他们决不会像阳俊之那样,为了博取一时的名利,迎合某些人的需要,去写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历史是一面照妖镜,是妖逃不过。“阳五伴侣”早已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如今那些为了赚名利、赚流量而作的“阳五伴侣”,也必定难逃此下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