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树洞】

祝你每次选择,都比之前清晰

齐鲁晚报     2023年06月28日
  本期专家:蒋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赛林纳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齐鲁晚报成立“心理专家团”,向读者征集情感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解答。
  情感版投稿邮箱:qlwbqg@163.com
  树洞提问:
  三年的学习终于结束了,刚刚结束了高考,成绩应该说是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现在想着大学上什么专业、上什么学校,不知道怎么选,在网上了解到大学生竞争很激烈,我不知道怎么选择,父母没有什么文化,问他们也不懂,亲戚们也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全靠自己摸索,我不知道自己未来要选什么专业,未来做什么,希望能给一些答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心理专家团:
  因为时效,这次回答可能没法立即帮上提问者的忙了。但有些问题比“选专业”影响更长远,且具有共性,提供一些思路供参考。
是什么限制了选择
  如何做选择,体现的是个体的决策能力与决策偏好,能力与偏好的形成,是性格、思维特质与环境交互的结果。提问者在叙述中呈现出了两种状态。
  一是认知水平不高:“预估成绩达到预期”这样的说法,在提问中没有参考价值。“无法提供有效信息”和“不会问问题”本身就是求知的阻碍。“在网上看大学生竞争激烈”则反映出信息获取能力(包括信息渠道)的局限。这说明提问者当了十几年学生,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对自身、学业和社会都缺乏足够认知,在选择的关口,自然无所适从。
  二是社会支持与环境资源匮乏:“父母”“亲戚”形成的初始环境,无法选择,也无须埋怨。这其实是个提醒:尽快发展其他资源,建设自己的支持系统,不要等就业时再次迷惑。
“扬长避短”“及时补短”
  列出以上两条,不是对提问者的嘲笑或打压,而是明确选择与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扬长避短”更要“及时补短”,在专业学习与就业中尽量趋利避害。
  根据这个思路,规避的专业是:对天赋或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的、需要自带资源的、成本较高或现金转化率较低的,如哲学、数学、物理、历史、人类学、心理学、金融、地产、法律、商业、艺术、体育。
  有利的专业是:具有训练功能的、增长见识的、组织性较强的、行业较易进入和收益较为稳定的,如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交通、基建、社会工作、语言、新闻、传媒、师范类。
  当然,未来社会,专业日益丰富,变量不断增加,一次选择定不了终身,他人也无法“给答案”。不断推进认知与操作训练、不断提升决策与实践能力,才是有效的“自我摸索”。祝你人生中每次选择,都比之前清晰坚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