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民医院急救医学部主任杨逢永:

7×24小时的生命守护者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01日
  杨逢永在工作中。
  救护车的鸣笛声此起彼伏,急诊楼的缴费窗口排起了长队,走廊里人头攒动,医护人员走路用跑,忙碌的身影在人群中来回穿梭……11月27日,我们走进济南市人民医院急救医学部,记录急救医学部主任杨逢永的工作日常。

  通讯员 常永亮 焦健

半小时接连接打
七八个工作电话

  作为济南市莱芜区最大的公立医院,这里承担了70%莱芜区人民的就诊需求。今年以来,急诊接诊8.8万人次,救治危重症患者1.8万人次。“我们7×24小时全天候在线,急诊收治的病人情况是无法预料的,需要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患者多的时候,通常前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后一个人顶上,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也会补上去。”济南市人民医院急救医学部主任杨逢永说。作为急救医学部主任,杨逢永身体力行,以救死扶伤为己任,面对急诊每时每刻的未知,他的应对方法是7×24小时随叫随到,杨逢永说着,在跟记者见面的半小时里,他接连接打了七八个工作电话,处理了4个科室的工作,而这还是他不忙时的状态。
  杨逢永带领科室在静脉溶栓技术领域潜心研究,把一个个高危患者从血栓危机中救回。3年时间里,济南市人民医院静脉溶栓技术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由2021年6月的408名上升为2023年7月份的39名,而名次上升背后是一个个被挽救的家庭。“人一旦被‘栓’住,会给一个普通的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随着静脉溶栓技术的应用,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多康复的机会。”杨逢永说。
  面对很多急诊的患者,杨逢永更多的是痛心和惋惜,为了提高大众对自身安全的防范能力,他带领科室人员成立急诊宣讲团,每周一次,深入工厂、企业、村居等场所宣传急救知识。他希望通过这个举措,为大家敲响警钟,从根源上减少各种事故导致的伤亡。
  当记者问及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事时,杨逢永认真思考后,说起了那段尘封在每个人心里的特殊时期,那时候的科室,更像是“战场”,他带领科室全体人员,“轻伤不下火线”,38度以下上夜班,38度以上上白班,“我们排班都细化到两小时一班,科室很团结,老同志要求延长当班时间、年轻同志一直坚守一线。科室有个刚来医院的小姑娘,发烧了还坚持在岗位上,她休息的功夫,汗水都能在床上留下人形。我多次想把她替换下来,但都被她拒绝了。那段日子很难忘,大家抱团取暖,最终克服困难。”杨逢永沉重地回忆着。
培养年轻人
是自己的使命

  自2006年毕业以来,杨逢永在学习上严于律己,先后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附属医院做访问学者,并成为博士后。作为前辈,在科室里,他致力于为年轻医生创造学习机会,毫无保利的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年轻医生,他觉得培养年轻人是他的使命。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带着2位研究生潜心研究,致力于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从医18年以来,杨逢永先后获评医院青年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十佳青年医师、十佳医师、济南市十佳医师、济南市泉城最美医师、济南市总工会创新能手、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南市科技创新人才、济卫工匠、山东省医师协会青年研究奖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通讯作者3篇,现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厅局级科研5项,获厅局级奖励3项。在他的带领下,济南市人民医院急救医学部先后成功创建或被评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济南市急性肺损伤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南市呼吸病学临床研究中心、济南市重症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济南市临床重点专科、济南市优秀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先进工作集体、济南市医疗救治工作突出集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