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食品冒充“高学历”刺痛了谁?

齐鲁晚报     2023年12月22日
  打着“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农大”开发等旗号的“高学历”零食受到追捧,然而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发现,多款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的产品,不仅与科研机构没有任何关系,质量检测还不达标。据报道,这种“蹭高学历”、有意给消费者制造误解空间的情况并不鲜见。
  一些商家之所以热衷于傍机构、蹭学历,主要就是想借此打造“健康营养”“高科技”“无添加”等宣传卖点。醒目的农科院、农大等标识,就能有效营造一种值得信赖的假象,继而激发消费者的下单冲动。然而,这种冒充“高学历”乱象刺痛的却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被“碰瓷”机构的声誉,以及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一些品质有问题,却能靠“傍机构”轻松实现月销过万的产品,给社会带来的潜在隐患不容小觑。一旦因质量等问题出现消费纠纷,无疑会给科研院所的公信力带来危害。对于此类乱象,相关科研院所应该积极维权。而对于科研院所普遍反映的维权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也有必要探索搭建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申诉渠道,使受害者不必因维权难望而却步。             据中青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