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因讲粤语被罚?造谣传谣必自食苦果

齐鲁晚报     2024年02月26日
  □陈广江

  2月21日,一则关于“广东佛山某公司员工因讲粤语遭受罚款”的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然而,事实真相却如戏剧般反转,此事不过是21岁男子刘某杰为博取眼球、追逐流量而精心编造的一场闹剧。
  佛山禅城公安22日发布通报称,刘某杰的公司实际上只有其一人,没有其他员工,不存在所谓员工因讲粤语被罚款的情况。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杰因在多个网络平台散播不实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此时此刻,失去人身自由的刘某杰恐怕悔青了肠子。“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绝非一句空话,以身试法必然要付出法律代价。对刘某杰而言,年仅21岁就面临刑事处罚也许过于残酷,但分析原因,这事怪不得他人。
  根据我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方言是独特地域文化的重要表征,使用方言是该区域民众的语言权益。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不仅不矛盾、不对立,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但现实中,因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说方言,“方言失传”现象也引发一些人担忧。
  这种情况下,为一己私利,刘某杰利用公众对地域文化和语言权益保护的关注和敏感,肆意捏造事实、传播谣言,不仅误导了网络舆论,更人为制造了普通话与粤语的对立关系,挑起了地域之间的矛盾情绪。
  鉴于这种行为已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刘某杰被刑拘并不奇怪。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编造、传播不实信息,每个人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时,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否则,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只要触犯了法律底线,都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事件最初引发关注后,刘某杰并没有第一时间澄清事实、承认错误,还继续通过媒体掩饰谣言,称三名员工是因为多次在项目辩论赛中使用粤语才被罚,导致事件继续发酵,当地多部门纷纷发声并介入。
  在随后的《舆论情况说明书》中,刘某杰虽然承认事件系策划并道歉,但仍有不少不实之言,比如称公司里都是广东人,因不会说粤语感到被孤立,实际上公司只有其一人,何来被孤立?刘某杰还不断“卖惨”,渲染自己出身寒微、家庭不幸、缺乏资本……言下之意,其造谣传谣是迫于无奈,也是不甘平庸。  警方的通报狠狠打了这个年轻人一耳光。从博眼球到博同情,刘某杰所在意的都是一己私利。在依法严惩网络谣言的情况下,这个年轻人可谓顶风作案的典型。为了流量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必然自食苦果,一些人该醒醒了!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