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浅海油田——胜利海上油田,30年累计生产原油7300万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

“少井高产”建产模式助力海上高效采油

齐鲁晚报     2024年05月20日
  本报5月19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陈杰 史忠华) 5月的渤海湾畔,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海上油区钻井、修井作业项目正加快建设进度,开足马力施工。4月以来,胜利油田海上埕北208井组新投产的3口稠油井,日产油稳定在150吨,创胜利海上稠油井20年来日产新纪录。
  截至5月11日,胜利海上油田投入开发建设30年,采用“生产平台+陆岸终端”半海半陆建产开发模式,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浅海油田,30年累计生产原油7300万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
  近年来,随着海上油田勘探开发深入,主体区块水驱油藏进入高含水期,海上建产阵地逐渐向主体区块边部和中深层转移。为加快增储上产,胜利油田把目光转向海上稠油区块,创新集成稠油冷采技术和一体化高效建产新模式,让海上稠油区块取得效益开发新突破。
  在建产模式上,他们采用“少井高产”建产新模式,创新集成以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增大油层渗流面积、降低完井伤害为关键的一体化运行开发模式,培育高产高效井,把储量高效转化为产量。
  这个开发模式在埕北208等区块成功应用,其中,埕北208区块平均单井日产油70余吨,年产油23万吨,实现单井产量和总体产能比设计翻番,成为胜利海上“提产能示范区”,获得中国石化高效产能建设特等奖。
  在技术创新上,他们采用化学驱油技术大幅提高采收率。2020年11月,海上油田在埕北22F区块实施化学驱先导试验项目,逐步探索解决了平台空间有限、无清水配聚、湿度大等难题,初步形成适用于海上油田的大幅提高采收率的化学驱技术。
  项目经过三年攻关,创新形成了“全流程密闭保黏、小空间大规模注聚、全过程智能控制”的胜利海上化学驱技术体系。截至目前,埕北22F区块化学驱先导试验区日产油达1300吨,已累计增油43.9万吨,采收率提高14.2%。
  在智能管理上,他们采用远程生产监控、线上产量精准计量、无人机巡检等,给海上油田装上“最强大脑”。其中,探索“数据+平台+应用”智能化运行模式,开发应用了涵盖油藏管理、单井管理等6大业务领域的多个App,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业务流重塑,基本建成具备油藏指标智能巡检、智能注采调配等功能的智能化油气田。目前,海上油井100%实现自动化控制,88座采油平台实现无人值守,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
  海洋采油厂抓住有利上产时机,加快推进海上新建产能和老区治理工作。 通讯员 张灿 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