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费萨拉巴德
  • 2011年11月28日  作者:
  • 【PDF版】
  刘武,导演兼制片人,曾任大学讲师、新闻记者,出版过《醉里看乾坤》、《生命的几分之几消耗在路上》等专著,参与编导100集大型纪录片《睦邻》、45集纪录片《兄弟》。
  我去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路经或驻足过其中的几百座城市,很多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并非因其风景或古迹,而是因为这个城市的某一两个人。  
  费萨拉巴德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巴基斯坦的一个城市,位于契那布河与拉维河之间的平原上,距伊斯兰堡300多公里,距拉合尔100多公里,三大城市构成一个大三角形。它是巴基斯坦四大重要城市之一,名列伊斯兰堡、卡拉奇、拉合尔之后,有高速公路连通。这座城市建于20世纪初,原名莱亚尔普尔,1977年改称为费萨拉巴德。
  我对费萨拉巴德这个有些拗口的名字记得很牢,是因为阿江和查瓦拉一家。刚进这个城市时,我感觉它充其量也就是个县级市,没什么高楼大厦,也没有花园绿树,马路上乱糟糟的,汽车、摩托车、马车、牛车和行人挤在一起,很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
  查瓦拉家族是当地的首富,主要经营纺织业,家有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豪宅,而阿江就住在这个富豪家中。
  第一眼看到阿江,我以为他是巴基斯坦人,因为他也留着长长的络腮胡,普通话说得不那么标准。但实际上,阿江是中国人,出生在新疆,后来在上海读大学。他与查瓦拉家结缘,仅仅是因为在广州一座清真寺中与这家主人的儿子伊姆朗的一次偶遇。因为都是穆斯林,他们聊得非常投机,结伴去深圳、香港游玩,后来伊姆朗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公司,便请阿江去做财务工作。几年后,他们又邀请阿江到巴基斯坦考察,并帮他办理了相关证件。阿江就这样住到了查瓦拉家,而且一住就是三年。
  凑巧的是,伊姆朗在中国也有一段奇遇。当时,他在广州上大学,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几经交往,他们成为朋友,后来结成夫妻,并有了孩子。我到查瓦拉家时,没有见到伊姆朗,但却参观了一下他的新房。这两口子的婚房在二楼,华丽的房间中挂着他们的大幅结婚照,整个装饰颇具中国风味,床上的用品都是喜庆的大红色。我顺便又看了看查瓦拉家的各种用品,像DVD、电视、空调、挂钟、椅子、地毯等都是中国产品。
  虽然是穆斯林,但阿江一开始也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他说:“刚到这里感觉就像到了中国农村,那时到费萨拉巴德的高速公路还没有修好,到这里三四个月都没有习惯。我在巴基斯坦呆了三年,一直住在伊姆朗家中,他的父母对我比对他们自己的孩子都好。”
  后来,阿江才知道,伊姆朗一家对自己如此友好,源于其父阿萨德与中国的缘分。当初阿萨德负责家族企业所有印染原料的供应,1967年,他第一次到香港,发现这里的原料价格远远低于欧美,便把欧洲的样品提供给香港供应商,让他照样品制作出来,成本比欧洲产品低60%。1987年,阿萨德又到中国内地考察,选定合作伙伴后,他又把美国、德国等地的各种样品提供给中国内地厂家,由中国内地制作后供应巴基斯坦。
  当然,阿江在查瓦拉家并不是混日子,而是与伊姆朗的兄弟等人一起筹划在费萨拉巴德郊外建设“中国城”,由中方提供技术、设备、人员,巴方提供土地、资金、厂房、住宿。
  为更好地与当地的巴基斯坦人进行交流,阿江专门聘请了一位秘书,每天早上教他两个小时乌尔都语。经过一年学习,阿江基本上掌握了乌尔都语,他不仅可以听懂当地人讲话,还能用这种语言与他们交流。
  我忽然发现,阿萨德与中国人的相遇,让他成了当地首富;伊姆朗与中国女孩的相遇,成就了一段异国姻缘;阿江与伊姆朗的相遇,则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费萨拉巴德,因为有了他们的这些故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