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摄影、收集、旅游——
这个老头爱好多
文/本报记者吕增霞片/本报记者段学虎
  • 2011年12月02日  作者:
  • 【PDF版】
  有历史痕迹的东西,张荣林都会留意,一个简单的瞬间,在他的相机里就成为了历史的永恒。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走到哪儿,我就拍到哪儿。”家住燕青小区的张荣林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73岁的张老原来从事航空摄影工作,这位不“安分”的老人不只喜欢摄影,他还喜欢收集照片、报纸、旅游门票。用张老的话说,“这是历史的影像,渗透着历史的细胞。”
□“老照片让我骄傲”
  张荣林指着一张1943年的老照片告诉记者,那是妻子出生200天的照片。老伴说:“他很细心,这些老照片都用铁盒装着。我对自己的照片都不怎么在乎,他却很在乎。”
  一个个铁盒是张老的“宝贝”,里面每张照片的后面都注明了名称和拍摄时间。在张老的眼里,这些照片不只是为了纪念,更是历史的缩影,“你看这是改革开放之后陕北农民进城的照片,注意他们的服装变化和表情。照片是会说话的。”
  在张老的家里,有一本书是张老特别珍惜的——当代中国丛书系列中的《当代中国的航空工业》。书中刊发了张老的三张照片,这也是张老特别骄傲的一件事情。
□旅游门票也收藏
  在张老的家里,有一本书,上面写着“1971——1975参政资料”,打开这本书,里面夹着泛黄的报纸和张荣林的“笔记”。“你看这是1970年的报纸,尼克松总统访华,两个领导人一握手,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张老的这本参政资料里,不只收藏着报纸,还有他自己写的“年度总结”,总结当年的国内外大事,中国与一百多个国家建交的时间、国内外重要的人物、当年的英雄等等。张老说,他经常拿着这本书给子女和孙子们看。
  在张老的一个信封里,有一百多张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旅游门票,很多门票上的价格标着“5毛、2毛、一块、两块”。张老说,从这些旅游门票上能看到旅游发展的历程,能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变化。

□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出生在河北,成长于哈尔滨,工作于西安,后来又调动到东营,“不安分”的张老现在已经到过16个国家,全国各地也都有了他的足迹,翻看着一张张照片,让张老觉得特别欣慰。张老说,他是走到哪里拍到哪里,准备明年去趟韩国,长长见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