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解能手谈感悟:
有时候一杯水就能浇灭怒火
  • 2012年01月09日  作者:
  • 【PDF版】
  周洪莲(右三)在发放普法材料。 槐荫区司法局吴家堡司法所供图
  朱宝芝(中)在垛石集上发放普法材料。 济阳县司法局垛石司法所供图
  本报记者 赵丽 
    一杯水浇灭怒火
  有人调侃说,调解是一个坐在火山口的工作,当事人带着一肚子气来是经常的事。槐荫区司法局吴家堡司法所所长周洪莲是个干了十多年的老调解员,工作之初为这也没少心烦。
  “就得换位思考,有矛盾人心里肯定着急,即使是带着气来,那也是因为有了委屈有了难。”周洪莲说,自己后来总结出了一个法子:不管当事人态度怎样,都沉住气听他倾诉,过段时间他自己就消气了。
  而朱宝芝也有同样的感悟:有时一杯水就能消掉当事人的火气。当事人一开始是在气头上,但看到调解员笑脸相迎、说话耐心,自己也会觉得惭愧,“人家不欠咱的,凭什么跟人家发火?”
  他告诉记者,沟通技巧,谈话艺术非常重要,而真心实意更是根本。人心都是肉长的,实心眼为别人考虑,人家自然会感受到。
刚开始遇事也怵头
  郭红、朱宝芝、周洪莲都不是科班出身,干调解工作的知识,都是一点点自学的。
  “刚开始不懂业务,心里发慌,遇上事挺怵头。”朱宝芝说,为此他把法律条文拿回家,晚上加班看书。
  接触调解工作时,周洪莲已经小四十了,背法条明显觉得吃力。她说,为此自己常和法律服务所的同志沟通,有啥问题就及时请教。
  除了法律常识,和当事人说话的分寸、时机也很重要。这就得边学边干,勤摸索、慢慢练。
  “千万不能一看就烦,一烦就不愿意干。”朱宝芝说,无论干什么,都得有干好本职工作的心态,要有恒心、耐心,“管好责任田、不当稻草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