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景区当提款机是一种短视
  • 2012年04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叶祝颐

  清明假期来临,各地美景吸引着外出旅行的民众。与美景一起迎接游客的还有蛰伏了一冬的票价。新一轮旅游旺季来临,不少景区进行了票价调整。如井冈山景区拟定门票由130元调整为162.5元,曾经免费的枣庄台儿庄古城景区也在几经调整后,规定4月1日起,票价由100元升至160元。近百5A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4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去年首个“中国旅游日”之际,不少景区推出门票减免优惠措施。我曾善意地期待,更多景区从长远考虑,推出门票优惠措施,让每一天都变成旅游优惠日,逐步还原景区公共属性,让民众充分享受旅游休闲的乐趣。然而好景不长,新一轮旅游旺季来临,好多景区不仅不降价让利于民,反而掀起门票涨价风潮,而且涨幅惊人。近百5A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这对于想亲山水、远尘埃,舒缓疲劳神经的游客来说,无疑是大煞风景的坏消息。在我看来,景区大幅涨价即便不违规,也不合时宜。某些地方俨然把公共景区当成提款机,颇有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之嫌。
  其实,旅游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吃、住、游、娱、行、购”等六大旅游要素中,门票只是旅游经济的一个环节。实行低价门票政策或者不卖门票,将大大提升周边人气,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多重利好。从促进旅游消费、拉动旅游经济的角度讲,门票优惠根本不会亏本,还可以为景区赢得公益美名。
  从景区的地位与归属来看,不少景区都是著名文化遗产,是国人共享的名胜财富。地方只是文化遗产的管理者,并非所有者。既然是文化遗产,就应具有公益性与社会功能,不能单纯以门票论价值。按行业惯例,景区往往会出台多种优惠措施补偿当地游客,比如门票打折,推出月票、年票等等。受门票涨价影响较小的群体参与价格决策,而真正要多掏腰包的外地游客却被排除在听证会之外,景区与地方关门涨价,难言公平。
  事实上,当前国内门票价格已经够高了。与我们的高门票政策不同的是,国外不少风景名胜根本不要门票。即使卖门票,票价也普遍低廉,与当地百姓收入水平比起来,是九牛一毛。意大利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只需6欧元。日本自然景观不收门票,文化景点收费很低。人家低价吸引游客,我们的门票价格居高不下不说,某些景区还大幅涨价,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不仅某些地方政府与涨价景区要权衡涨价利弊,放弃景区暴利思维,拿出诚意让利于民;相关部门也应考虑把景区门票列入民生价格监督体系,有效监管景区随意涨价,共推景区公益本质回归,激活国民旅游休闲热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