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年货
  • 2013年0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张宏宇
  每年到了春节,家家都要置办年货,年货成了过年美好的记忆。办年货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腊八节一过,咸鱼、酱肉、香肠开始挂上了家家户户的阳台,年味也渐渐浓了起来。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穷,记得有一年腊月廿八,外面下着很大的雪。马上就要过年了,但家里没钱购买年货。母亲念叨,再穷也要过个好年啊。于是父亲便在母亲的嘱咐中,冒着鹅毛大雪,赶往几十里外的叔叔家借钱买年货。父亲回家时,外面已黑得看不见人,他用向叔叔借到的钱买了二斤瓜子、二斤猪肉、三挂鞭炮、二斤酒,还有一些糕点,这就是我家那年的年货。虽然是借来的钱,但有了年货,便有了年的味道。
  渐渐大了些,春节前爸妈置办的年货,除了一些吃的,就是为我们兄妹做件新衣服。不过那个年代买啥都得凭票,过年也不例外。记得有一年春节,父亲带着我去买年货,年三十排了大半天的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足足有十几斤,够我们全家吃好几天的,父亲喜出望外,一脸兴奋。说到买肉,我又想起有一年春节,父亲提前买了几斤猪肉,怕放在室内会坏掉,就挂在了屋外房檐下。那时住的是平房,房外就是人来人往的路,当天夜里挂在外面的肉就被人拎走了。第二天早上父亲发现后急坏了,眼看着春节就到了,这下过年吃不上肉可怎么办?远亲不如近邻啊,邻居们知道后,东一家西一家,凑了几张肉票,有了肉票,父亲又重新买来几斤肉。那年的年味很浓,弥漫着深深的邻里情。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好了起来,物质也丰富了,鱼和肉都可以比较方便地购买了。我记得1984年春节,我们家最大的年货是抢购了一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我们住的单位大院,三层楼几十户人家,我们家是第一个添置彩色电视机的。过年,全家人便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年邻居们都跑到我们家看电视,整个春节期间,大院里都热闹非凡。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读高中了,感觉年味没有小时候那么浓了,但过年的喜庆劲儿仍然不减。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年,我们家的年货非常丰富,家里安装了空调,有了摩托车,并且装上了电话,家人可以通过电话拜年了。我们家的年夜饭第一次搬到了酒店里,那几年家里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年货”也变得大不一样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年货种类越来越多,想吃啥都能买到。人们已经不愁吃不愁穿了,过年回家,不会再大包小包地带年货回去,能够回家团圆,那种浓浓的亲情才是最好的年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