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下河,要“游”在群众中间
2014年06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单纯完成下河游泳的任务并不是什么难事,比跳进河里“秀”一把更重要的,还是得让领导干部真正融入普通群众的生活,切身感受到群众的喜乐与疾苦。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近日,浙江要求领导干部下河游泳给群众看,在确认可游泳的河段里,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将组织进行横渡或畅游活动。浙江省人大副主任茅临生对此解释称,群众对水质标准的认知,不是用数据来了解的,而是通过可饮用、可游泳来判断,更应以领导干部以身试水来检验。
  通过领导干部以身试水来提高群众对水质的信任,并以此增强官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不过,水质的检验需要科学的评判标准,用能否下水游泳来衡量,更多的还是象征意义。在要求官员以身试水的基础上,或许更该考虑的是,如何让领导干部融入群众的生活,切身体会到民间疾苦。
  此次浙江要求干部下河游泳的关键词在于“给群众看”,这本身就体现出了一些官员在现实中与群众是存在距离感的。通常而言,人们能够看到的领导干部,要么在电视里指导工作,要么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以至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偶尔坐一次公交,也会成为被热议的新闻。很难想象在专属食堂吃“特供”食品的领导干部,会像普通百姓一样对食品安全产生担忧;整日乘坐公车出行的官员,恐怕也不会了解当地公交系统的繁忙与拥挤。去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广东省卫生厅官员以普通患者身份前去就医,才感受到群众司空见惯的“看病难”。
  所以说,对于目前存在的很多社会问题而言,消除官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感至关重要。就拿普遍关心的水质来说,此前就有不少网友悬赏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实际上还是希望当地的官员能够对群众的真实生活有切身的感受,进而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变成官员关心的问题,把群众改善环境的愿望,变成官员发自内心的工作目标。消除官民之间的隔阂,密切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减少一厢情愿的拍脑袋决策,减少惹得民怨连连的政绩工程,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事实上,对于浙江的各级官员来说,单纯完成下河游泳的任务并不是什么难事,比跳进河里“秀”一把更重要的,还是得让领导干部真正融入普通群众的生活,切身感受到群众的喜乐与疾苦。如果仅把“以身试水”当做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仍“躲”在远离群众、自得其乐的“封闭水域”内,游的姿态再精妙恐怕也无法取信于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