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应避免让市民“堵心”
2014年06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魏新丽

  城市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中间难免要修修补补。道路整修本是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完善,大多数情况下是必要的,而且道路修好后,受益的也是广大市民。不过,如果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则很容易给市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此类事件上,政府部门需科学决策,做好规划,警惕好心办坏事,“利民”变“扰民”。 
  修路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周边交通拥堵,市民出行困难,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灰尘,也让周边居民颇有怨言。而工程若是延期,更是苦了道路两侧的商铺,不少原本繁华的街道,因为修路变得萧条一片,元气大伤。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得不到充分考虑,难免会造成市民对修路的不理解甚至抵制。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缘于科学决策机制的缺乏,如前期工作做得太粗糙,对于工程中的困难预计不足,或是对市民的权益考虑不够。修路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只关注工程本身,不考虑周边居民的利益,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然会带来种种弊端。
  市政建设带来的损失,不应都由市民来买单。这提醒政府部门,在工程开始前,就应多方听取市民意见,重要问题提前公示;前期的调研工作要做好做扎实,尽量避免工程延期等问题出现,而一旦出现问题,也应引入问责机制,同时采取合适的补偿措施,将市民的损失减到最小。(作者为本报济南新闻中心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