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三)
2014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强大的高棉帝国一度辉煌,它的辉煌曾令世界瞩目,但过去的终究过去了,辉煌过后留下的是黯淡,正是这辉煌和黯淡的交替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
  车子停在大吴哥门前的停车场,看得出停车场的简陋,巨大挺拔的树下,不少地面没有硬化,红色的沙土地裸露在面前。一只老母鸡带领着一群小鸡,在游人少的地方觅食。导游去买票,正好给我们留下拍照的时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由一百来米长,二十几米宽的石头砌成的通道,横跨在护城河上,两边是54位排列整齐的石人,做拔河状。但所拔的东西不是绳索,而是同样用石头雕刻而成的巨蛇,这就是印度教里面流传甚广的“搅拌乳海”的故事。
  面对城门的左侧为善神,右侧为恶神(又称阿修罗),可从头饰和面部表情清楚地看出其差异。吴哥承袭了印度哲学,认为善与恶密不可分,因此善恶众神总是相伴出现,而不断拉扯的善与恶正是形成世间万物的主要动力。迎面是一座二十来米高的面向四方微笑的佛像,虽经岁月侵蚀,微笑依稀可辨,我想这就是柬埔寨最著名的的四面佛了吧。这一类型的雕塑最初出现在阇耶跋摩七世建造的建筑中。笃信佛教的他将印度教里婆罗门神的四面形象和佛陀慈祥的面容融为一体,代表慈悲的佛无所不在地眷顾众生。
  导游小陈回来了,他给我们讲解,有种猜测,这些四面佛的形象取自于当时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一会儿我们要去的巴扬寺中,有更加光辉的形象。城门不够宽,当年的吴哥人一定没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多大巴车来访,我们换乘小车后驶入一片辽阔而茂盛的森林中。导游说,1860年法国人亨利·穆奥发现此地时,是一片相当茂密的森林,我们看到的这些树木顶多是当时的五分之一。我问导游,柬埔寨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地方吗,怎么还需要探险家发现呢?小陈解释,柬埔寨人信仰宗教,把这里当成神庙看待,不敢轻易走进去,害怕走进去打扰了神佛会遭报应,久而久之就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人少了,动植物成了这片王国的主人。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数十年一直大兴土木,导致国力严重衰退。落后就要挨打,暹罗人大肆入侵后被迫迁都金边。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谁都不能逃脱这一规律,伟大的高棉帝国成了现在伟大的历史废墟。连年的战乱,历史记载的缺失,导致柬埔寨的历史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神秘。能够更多的了解高棉帝国,还要感谢当年的一个中国人,他就是当时的元朝大使周达观。周达观来帝国做了些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他留下的《真腊风土记》一书,为我们了解帝国的历史,提供了很好的旁证。当时的高棉帝国被称为“真蜡”,而之所以被称为“真腊”是因为高棉帝国生产蜡。强中自有强中手,元朝比高棉帝国更强大,强大的帝国还得要向更加强大的帝国朝贡称臣,当年没有照明用的电,蜡可以用来照明,作为特产自然成了上好的贡品,“真腊”国名由此而来。
  不一会儿,一处宏达的建筑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样的斑驳陆离但错落有致,走近看,带着微笑的佛头俯视着我们,我们迫切地希望零距离接触阇耶跋摩七世的尊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