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质监、工商部门突查电动车挡风被销售市场
热销挡风被多为“三无”产品
2014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作人员在琵琶山市场检查。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11月25日讯(记者 高雯 通讯员 王允) 本报25日刊发《挡风被亮丽背后藏“黑心棉”》后,不少市民对挡风被填充物质量存疑虑。当日,本报联合质监、工商部门对挡风被销售市场市场突检。经查发现,电动车挡风被大部分为“三无”产品。
  25日下午,记者随济宁市质监局纤检所、任城区工商局执法人员来到琵琶山批发市场,颜色、款式多样的挡风被叠放在经营户门前,执法人员走进其中一家,连着翻查了几件,均未发现生产厂家、产品信息标注,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你们这是从哪里进的货?为什么都没有生产信息?”面对执法人员询问,经营户称,挡风被并非自己购进的,而是由厂家销售员送货。“这几年一直是这样卖,都是外地的厂家送来的。”经营户推脱说。
  由于在售的电动车挡风被缝合严实,执法人员很难判断内部填充物。经过手感初判,部分属于丝绵制品,而有部分疑似为“黑心棉”。在另一家经营户店内,执法人员发现一个挡风被缝合间隙露出了内部填充物,抽出一撮后发现,填充物颜色灰暗,线头、边脚料杂质混合,经过点燃初判,属于劣质纤维。
  执法人员对琵琶山市场内4家销售电动车挡风被的商户进行检查后,发现挡风被大同小异,内部填充物存在的问题比较广泛。“现在只能初判含有类似‘黑心棉’的劣质纤维,具体是不是‘黑心棉’,需要进行抽样检测。”济宁市质监局纤检所副所长高庆成说,由于电动车挡风被是新兴事物,无法定性是否适用《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中对“黑心棉”的定义,只能由工商部门抽检,根据检出物再做判断。
  任城区工商局市场监管科的执法人员称,由于此次电动车挡风被检查涉及面广,划定检查区域后,他们会尽快进行抽样检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