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率先出台汽油测定三项标准
炼化流通企业已能检测“调和汽油”
2015年04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东营4月12日讯(记者 马绍栋 通讯员 孙秀君) 备受关注的“调和汽油”检测问题有了最新进展。记者从山东省石油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日前在东营举办的油品质量技术交流会议上了解到,我省已制定并发布《车用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3项山东省地方标准,这在全国已走在前列。目前全省规模较大的主流炼化及油品流通企业已经具备了上述检测能力,可覆盖全省成品油销量的70%以上。
此前央视3·15晚会的曝光让“调和汽油”成为关注热点。在此次交流会议上,专家表示,化工调和油是非正常炼制工艺生产,含有化工原料或由非常规添加剂调和而成,它严重影响车辆性能、损坏汽车部件,造成结焦、腐蚀等严重问题。部分厂家为了提高油品质量会加入含苯胺类、甲缩醛类物质的添加剂,这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比如苯胺类物质作为抗爆剂使用效果非常好,但是其本身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尤其使女性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众所周知,汽油国家标准中虽明确规定不允许添加苯胺类、甲缩醛等有害物质,但并没有具体技术指标与检测方法。为此,省质监局日前组织制订出了《车用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3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分别细化了对车用汽油中甲缩醛含量、苯胺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的测定,前者是用红外光谱法,后两个是用气相色谱法。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作为行业领头羊,之前,我们已投入巨大财力精力用于油品质量的提高和升级,并主动建立了风险监测和预判分析系统。山东地方标准出来后,我们积极跟进对接,目前已经按照标准要求配备了检测设备。”中石化山东石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山东全省1万余座合法加油站中,中石化拥有2600多座,系成品油供应主渠道。成品油质量一旦出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为此公司从源头到入库、配送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监控、抽检,确保油品质量安全。“作为省石油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的牵头单位,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更好地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府主管部门和石油成品油、石化企业沟通,保证地方标准贯彻落实到位。”
根据省石油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现场调度,该协会下属有70家会员单位,其中炼油25家,销售38家,这些单位均是我省上规模的主流成品油生产、流通企业。从对此次地方标准的了解来看,目前他们都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而这些单位下属加油站的成品油销量占全省70%以上。
“可以说我省油品质量总体是有保证的,但出于利益驱动,不能排除个别化工厂或小加油站存在质量问题,地标出台后,政府也会据此加大对调和油的执法查处力度,我们也将通过协会强化企业、行业自律,配合政府加强质量监管和问题查处力度,共同确保全省油品质量安全可控。”上述负责人说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