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网上“忙年”
2016年0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串串的红灯笼串起来,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节日气氛立显。
  年画作坊里工人加紧印制年画,虽然现在粘贴年画的越来越少了,但是纯手工印制的年画还是保留了下来。
  印制好的年画晾晒在横杆上。
  几十年的积淀,各式各样的雕版堆满了整个架子。
  一个大寿桃的骨架即将完成。
  焊接好的金属骨架上再粘上彩色的绸缎,各式的花灯就成型了。
  成型的花灯已经完成,它们很快就将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走进寒亭西杨家埠村,各家风筝、年画、手工艺品加工厂都热闹异常。中国风的大黄鸭、龙头、花灯全是喜庆的大红色。年画艺人们已经进入“忙年”模式,慕名而来购买年画的外地人也多了起来。对购买者来说,杨家埠木版年画做工精湛、色彩鲜明、通俗易懂,是独具风格的年味“作料”。
  现在正是繁忙时候,“同顺德”画店的传人杨洛书也闲不着。虽然已经89岁高龄,但仍保持着对年画的热爱,他会不时到工作室内查看师傅们的进度,或是帮忙做一些年画修整工作。
  对于网络销售,杨洛书说,他不懂电脑,工作室也很繁忙,目前还不打算开网店。不过人们可以从网上买到他们制作的正品年画,因为好多淘宝店主都是从他这里订货,然后放到网上销售。
  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门口最为惹眼,天成飞鸢的王永训忙得前脚打后脚,指挥着百余人在备战春节前的订单高峰。北京、天津、浙江各地的订单纷至,花灯和手工艺品是目前的主流产品。近日平均每天的销售额在5万元上下,网上下单的可以达到近9成。因为马上到猴年,猴子生肖布艺目前销售特别火。
  现在从事花灯加工的就有80余人,不少都是金属结构,需要造型设计和焊接加工,再接线路。“刚刚有一批造型工艺是美国预订的,刚刚装箱。”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伦敦奥运开幕式中的惊艳亮相让王永训在国际上名声大噪,现在有一些国外订单也慕名而来。
  潍坊恒兴义民间艺术品有限公司以年画为主,门神、年年有余等主题的年画销量猛增。总经理杨海军说,现在每天约生产800张年画,基本可以消化掉。目前也有约七八成的销售通过网络。
  在“同顺德”画店内,四个案台前,师傅们正马不停蹄地印刷年画。由于常年从事年画制作,师傅们的动作已经非常熟练,只见一位师傅右手拿刷子刷一下木版的同时,左手已经揭过来一张待印的年画,几秒钟的时间,师傅就能套印一种颜色。一天下来,三位“熟练工”可以制作完成200张年画。制作好的年画,都挂在屋顶上方晾晒。晾晒完毕后,就可以进行出售了。
  画店负责人杨爱芳说,元旦过后店里就进入“忙年”模式,订单以本地为主,门神、福娃和寿星等传统题材格外受欢迎,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除了单张的门画,年画画册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将年画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礼物,当作年货送给亲友。
  记者了解到,西杨家埠村现有村民约1400人,其中不少人就是年画、风筝等手工制品从业者。西杨家埠村建于明朝,以杨家埠木版年画闻名于世,也是潍坊风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寒亭区加大了对杨家埠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力度,建设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对古建筑和年画、风筝等民俗艺术进行保护性开发。该区积极推动民俗艺术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建设,鼓励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作为凭借传统民俗艺术入列传统村落名录的西杨家埠,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将进一步增强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能力。
  目前传统手工艺不断加上时尚元素,日趋精细化,在都市中成为一抹新风景,也拥有了众多粉丝。在网络的助推下,传统手工艺者也慢慢转型并找到了感觉,从昔日的粗放型制作,变得更加创意化、标准化、精细化。
  文/本报记者 周锦江 韩杰杰 李涛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