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鼎
◤郜鼎铭文
□本报记者 张九龙
先秦时期,在山东成武,曾经存在一个低调的姬姓古国:郜国。大概是常年忙着治水自保,郜国的内政外交并没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低调了近四百年的郜国出了两件宝:一是在亡国之后引发政治风波的传国郜鼎,一是从这片土地走出助秦相马的伯乐。
受封成武
湖底现“水下龙宫”
讨伐商纣王后,姬周代商,周武王为了维护天下稳定,将自家的亲戚分封到七十多个不同的地方,形成“封邦建国”的局面。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当时的周朝统治区域并不大,主要位于中原地区,因此山东的中西部成了邦国选址布点的重点,位于山东成武的郜国就是其中一员。
郜国的开国国君是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获得封地后,他被称为郜国公硕父。按照惯例,周天子为硕父举行了隆重的分封仪式。分封总得有点信物才能彰显王道尊严,当时还没有传国玉玺的说法,象征国之重宝的是青铜器,于是郜国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了一件青铜器巨制:郜史硕父鼎。鼎上的铭文详细记载着郜国受封的庶民、臣仆、车马、戎兵、田地,以此昭告天下,宣示主权。
手续也办了,仪式也搞了,郜国公硕父满心欢喜地带着大鼎赶往了封地。可到了封邑一看,郜国公硕父却傻了眼。这里虽然不像鲁国有商朝的残余力量,也不像齐国有连片的盐碱地,人文和地理环境都还不错,可是水有点太多了,四面望去河湖密布,整个郜城就像漂在了水上,来场大雨就有受灾的风险。所以,郜国建国之后,历代国君都把治水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知道郜国在成武,却说不清都城究竟在哪里,因为郜国都城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留下半点痕迹。如果不是郜鼎的存在,人们甚至怀疑是否曾经真的有这个国家。
直到三十年前,真相才水落石出。现在的成武有处著名景点叫文亭湖,原先叫“城湖”,湖水面积将近万亩,烟波浩渺,气象万千。1986年,当地人在湖区开挖鱼池,意外发现一批文物。后来经过专家的考证,确定湖里藏着一座水下先秦古城遗址,并认定为是古郜国的都城。
先秦时期,为了躲避洪水,人们往往堆土成山,择高处定居,显然,这座“水下龙宫”在郜国时代应该是一处制高点,尚能抵御洪水的侵袭。到了汉代以后,先民为保护成武的城池,高筑堤防用来挡水。经过两千多年的黄河淤积,护城堤外比堤内高出近3米。用护城堤抵挡,城外的水是进不来城了,但城内的水也同样排不出去,水越积越多,就成了文亭湖,早期的郜国都城也浸没在了水波深处。
宋贿于鲁
臧哀伯谏纳郜鼎
也许是忙着和大自然做斗争的缘故,力量弱小的郜国非常低调,将近四百年的存续时间里,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可圈可点的记录,反倒是沾着郜鼎的光,在亡国之后出了名。
郜国被宋国所灭,亡国之后,传世国宝郜鼎也落到了宋国手里。公元前710年的春天,宋国发生一场令人大跌眼镜的政变。朝廷中的两位重臣发生矛盾,一怒之下,太宰华父督杀死了司马孔父嘉,这还不算,华父督占有了孔父嘉“美而艳”的妻子,一时舆论哗然。朝臣如此胡闹,让毫无存在感的宋殇公很生气。杀红眼的华父督才不吃这套,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殇公也“咔嚓”了,另立宋庄公为国君。
弑君毕竟不光彩,华父督为了取得各诸侯国对此事的默认,先后对齐、陈、郑、鲁等国进行贿赂,其中,就把郜鼎送给了鲁国。鲁桓公得此宝物很是高兴,把这件“赃物”安放在鲁国的太庙里欣赏。
鲁国大夫臧哀伯是个明白人,赶紧劝鲁桓公。他告诉鲁桓公,恪守礼制、尊卑有序,百官警戒畏惧,不敢违反法度,国家才能安定。现在国君毁灭德行,树立违礼的坏榜样,把别国贿赂的宝器安放在太庙里,以此明白昭示百官,这是传递出坏的信号。如果百官从此都来效法行贿,君王又用什么去惩罚他们呢?
把郜鼎放在太庙,不仅是“非礼”,而且还有鼓励行贿、纵容腐败的暗示,刚愎自用的鲁桓公显然不会考虑那么多。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可鲁桓公就是对这番金玉良言完全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官员腐败,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官员堕落,是从权钱交易开始。两千多年后,臧哀伯的这番话仍然令人振聋发聩,时至今日,“臧哀伯谏纳郜鼎”的故事依然有教育意义。
相马识人
文成武就伯乐地
除了拥有郜鼎,郜国还诞生了一位名人:伯乐。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则把擅长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因此,伯乐只是“艺名”。
伯乐的真名叫孙阳,少有大志,是土生土长的郜国人。别看今天马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但在春秋时期,伯乐的相马术可是一门强国的绝技。在当时,大到军事作战、国家仪仗、驿站传递信息,小到野外狩猎、杂役运输等,都离不开好马。因此,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绝非游戏人生。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孙阳自幼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不过,在孙阳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相关的经验著作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学有所成之后,孙阳认识到在积贫积弱的郜国难以施展才华,长大之后就离开了故土。他游历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相比于中原国家,秦国位于西陲之地,畜牧业本身就比较发达,相马的市场需求很广。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孙阳的到来,无疑是让雄心勃勃的秦穆公如虎添翼,立刻就被奉为了座上宾。
凭借一身相马术和卓越的人品才干,孙阳得到了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从此,孙阳以监军少宰之职,随秦军征战南北,在秦国富国强兵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孙阳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仅会相马、荐马,还有识人、用人的才华,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
虽说当了大官,孙阳却不忘初心,继续研究相马术。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孙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对后世影响深远。
伯乐去世后,葬于郜国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前。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20世纪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