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泉老人张宗祥寻泉23载
“还有一百多个泉子等我去拍”
2016年08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宗祥经常带着照片“出街”,向市民介绍泉文化。
  从1993年起,“拍泉”成了张宗祥日记的关键词。
     在持续降水的助力下,济南泉水最近情势喜人,停喷743天的百脉泉群复喷,趵突泉也有望实现持续喷涌13年。对此,济南爱泉老翁张宗祥很高兴。他跋山涉水二十多年,拍了六百多处泉眼,只为深泉能广见于世人。如今已近耄耋的他,仍志于爱泉,从慕名奔走寻泉,到埋头文献古籍找泉子线索,在爱泉之路上难以停歇。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郭立伟

误入药山小院
喜见“铁匠泉”

  2008年9月,趵突泉持续喷涌五周年之际,齐鲁晚报曾邀请济南民间爱泉人士探访趵突泉,其中就有张宗祥。“一天不看泉,就几乎吃不下饭啊!”当时,张宗祥动情地说,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或如沸腾的急湍,喷突翻滚;或如倾泻的瀑布,狮吼虎啸;或如串串珍珠,灿烂晶莹;或如古韵悠扬的琴瑟,铿锵有声……百看不厌,越看越喜欢。
  近些年,本报泉水相关报道也常有张宗祥的身影。近日,齐鲁晚报记者再次见到这位已78岁高龄的老人,畅叙泉水情缘。
  张宗祥在老济南刷律巷杜康泉边长大。“我从小就盯着咕嘟咕嘟的泉水寻思,这个水是从哪儿流出来的呢?怎么还会冒泡呢?水怎么会这么好呢?”
  1993年,还是中年的张宗祥去药山看望岳父母。午饭后,张宗祥照例去爬药山,走到山林深处,不小心走到一户人家的后院。后院猪仔成群,却在一个角落密密麻麻围着成堆木头。“从小没怎么见过猪,怕它咬人,又怕主人家撞见不好交代,但很想看木头里有什么。”
  最终,好奇心战胜胆怯,张宗祥上前扒开木头,“竟然是个泉子!这么好的水,怎么在这里藏得这么好!”看到泉水的一刹那,50多岁的大老爷们儿激动得跳起来。时至今日说起当时的情景,张宗祥仍然难掩喜悦。爬山三十余载,往返三百余次,张宗祥懊恼没早一点发现。
  当时这是一处无名泉,外界无人知。当地传闻,该泉是一百多年前一徐姓铁匠为村民深凿两米所得。济南名泉办请张宗祥为此泉命名,张宗祥提议叫“徐铁匠泉”,最终定名“铁匠泉”。
“拍泉”成日记关键词
泉子消失他最难受

  “回来之后,我想一定要把这眼泉拍下来。”张宗祥很快用800元买了一部巴尔达相机,从此找泉、拍泉一发而不可收。为了找泉、拍泉,张宗祥有时得花十来天,爬山过沟,风餐露宿。
  “02年10月1日至10月7日经邹平到章丘拍泉子……”“03年9月20日至22日西营柳埠拍泉子……”“10月4日至10月10日长清平阴拍泉子……”张宗祥有写日记的习惯,自1993年起,“拍泉”差不多成了每天日记的关键词。14本日记记满了拍泉路线图和泉眼史料。
  23年里,张宗祥用坏了五部相机,拍了六百多个泉眼,留下三千多张照片,大的小的、有水的没水的泉都见过。他在山沟里见过只有一拃水的泉,整个泉只有饭碗大;在白泉村见过“很大很深”的白泉,附近的北园子泉也很旺,水呼呼往外冒,比起黑虎泉都不逊色。
  有一次,张宗祥骑车到柳埠东南边的冻台村找到了冰冰泉,却只剩一湾黑水。因为这里只有两三家住户,平时不用泉水,“泉子死了,不出水了。”
  那些干枯或消失的泉水,每每让张宗祥思绪翻涌。
  饮虎池是其中之一。“现在趵突泉南门的饮虎池不是原汁原味的。”张宗祥说,“之前的饮虎池,清澈见底,古韵十足,一看就让人喜欢得不行。冬天里都冒热气,就连石头都有灵气。”在他看来,济南的泉都有历史韵味,连带周围的雕刻、石柱都已有积淀,像泉水一样源远流长。
带着宝贝“出街”
苦寻“一字之师”

  “除了自己看,我还得让更多人知道济南就是名副其实的泉城,泉眼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张宗祥的照片上都标着发现地点和大体情况,还绘制了济南泉水成因示意图,资料装了几箱子。大约从2003年起,张宗祥常带着这些宝贝“出街”。
  十几年来,他去过大学、小学、街道、机关,走遍济南的大街小巷,王府池子、趵突泉常有他的身影,大大小小的泉水展办了数百场。他最喜欢去学校,“济南的泉水文化,首先就应该在孩子中普及。”
  张宗祥泉水展的意见簿上收到很多留言。他很喜欢这句:“华夏多名泉,第一数济南。”能为济南的泉子做点事,他很高兴,也很骄傲。
  在自己的泉水展上,张宗祥还想找个“一字之师”。
  2006年9月左右,张宗祥在曹范镇三王峪村发现一眼泉子,叫“ 泉”。“ ”这个字不认识,拍照的时候问周边的人,没人认识。回到济南,他问遍周围的人,查遍家中各式字词典,甚至去一些专门机构查过,仍没查到其读音。
  十年来,这一直是张宗祥的“心病”。在展览的过程中,张宗祥经常找人请教这个字。
  “有人在网上查着说念xiǎng,同‘响’,但我一直没有在正规字典里查到。我很想知道这个泉子为什么以这个字命名,是不是有什么历史典故。”张宗祥念叨着,他盼着什么时候能有人为他解开这个谜题。
“到处修路盖楼
泉子哪找去呢?”

  济南“现代徐霞客”杨宝生是张宗祥的好友,也是著名爱泉人。“杨宝生说济南的泉子超过1000个,我非常同意,但现在官方公布的是八百来个,我想找出剩下的一百来个。”但想将剩下的一百多处泉眼找出来并非易事,“现在到处都在修路、盖房,泉子哪找去呢?”
  “最近刚发现一个西公界泉,在题壁堂附近,我过两天就去拍。”已近耄耋的张宗祥体格硬朗,他想继续探索济南的“泉秘”。“我现在体格好着嘞,我每天游泳还能游1000米,还有一百多个泉子等着我去拍。”
  年龄渐长,张宗祥有些耳背,每天与人交谈的时间渐短,便一头扎进书房,与文献古籍为伴。书房四个两米高、一米宽的书柜上,密密麻麻全是书。
  “我现在每天就是看书、做笔记,查一查哪些地方有泉,记下来,做好地图,等有机会再去拍。”深山园林的泉水还好说,可能还没有被深埋,但被城市道路深埋的泉水,张宗祥不知道它们还有没有面世之日。
  “我现在有三个任务:一是查查自己的日记,看看有多少泉水消失了;二是找出那一百多个泉眼;最后一个就是做展览,让更多市民知道济南的泉水,让大家一起保护泉水。”尽管困难重重,张宗祥总能为自己的爱泉之旅找到方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