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检结果互认,不能京津冀唱独角戏
2016年09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夏熊飞

  从下月1日起,北京市将有69家大医院的检查结果可与天津、河北的多家医院互认。这意味着在不同医院就诊时不用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不仅可以降低就医成本,而且也将更加简化方便。(9月6日《北京晨报》)
  在“以药养医”被重点整治之后,“以检养医”成为医疗领域新的突出问题。看病就诊,一些必要的医疗检查不可或缺,但短时期内在不同医院看同一种病,却因为医疗检查结果的不互认,而导致出现重复检查,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负担,也是对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
  此次京津冀地区试点医检结果互认,可谓将矛头直指因医检结果不互认而导致的重复检查乱象。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此举可谓正当其时。如果政策能够不打折扣地落实下去,少些医院下有对策的“软抵制”,势必能显著降低该地区民众的就医成本。
  在点赞京津冀地区的这一惠民善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看病难、看病贵并非京津冀所独有,医检结果不互认导致重复检查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因而,推行医检结果互认,不能只让京津冀地区唱独角戏,而应该全国一盘棋,尽早在全国推广落实。
  或许有人会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京津冀这不是还在试点嘛,等试点一段时间后再推广也不迟。殊不知,原卫生部早在2010年6月就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各省(区、市)同级医疗机构之间要于2010年底实现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6年过去了,早应该实现的医检结果互认,不但至今遥遥无期,就连京津冀地区的试点尚且还要等到下月,可见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确存在渎职之嫌,也确实应该反思在落实政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
  6年前的通知,没有得到落实,让众多患者不知花费了多少冤枉钱。如今重启医检结果互认试点,绝不可重蹈覆辙。在全面做好试点工作,确保政策不走样的同时,也应该从顶层设计着手,制定统一的推进医检结果互认的政策甚至法规,不能只让京津冀唱独角戏,其他地区也应当迎头赶上。全面推广医检结果互认,不仅要制定时间表、绘就路线图,更要让相关的政策法规硬起来,具备强制性,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纸上谈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