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是个伪命题
2016年09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最近,“空巢青年”的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相对于“空巢老人”,所谓的“空巢青年”大多指离开家乡和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独居的单身年轻人。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当中,他们不是没想过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过优渥闲适的生活,但对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的憧憬和大展拳脚的志向让他们甘心扎根于城市。
  然而,将“空巢青年”的标签直接贴在广大奋斗在城市中的青年身上并不妥当。事实上,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空巢”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中空”状态,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锻炼自理能力。在有关“空巢青年”的讨论中,一位网友这样写道:“啊?还有这种称呼,我一直将自己看做在大城市的战斗者。”
  受益于现代发达的科技,“空巢青年”们其实并不“空巢”。网络使离家在外的他们能随时随地和父母联系沟通,维系亲情的温度,与故乡和回忆保持“不断线”。此外,宽松的社会氛围使他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多元的城市生活和文化开阔了眼界,使他们相信规则和勤奋的力量,保持昂扬向上的进步状态。
  “空巢青年”们选择了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为的是不要日后悔恨当初自己为什么没有再拼一把。尽管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他们却愿意拼一种可能性,让自己离实现目标更近一些,让家庭通过自己的奋斗得到改善,让这个城市因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他们是尝试在黑暗中探索出光亮的那群人,是改革道路中闪耀的“城市之光”。
  的确,人不应该因其物质条件被固化为某个群体,换个角度看问题结论或许会大不同。空巢并不可怕,只要心态不空、理想不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敢拼搏敢奋斗,才能在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那些愿意放弃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而选择奋斗打拼的年轻人,或许才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的希望。(摘自《人民日报》,作者杨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