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泉水故事,还得从网上查”
2016年09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日,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刘晓彤带着13名志愿者在活动现场为背诗游客和市民服务。图为志愿者和参与活动的西班牙人李阳(右一)合影。 本报记者 许建立 摄
     本报记者 张九龙

  有句俗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酒再香,巷再浅,你不出门宣传吆喝,到你家去喝酒的也会有限,到最后,落得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下场。
  就拿济南来说,号称泉城,按理说,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应该对泉水无比熟稔。但是一位济南本地人王先生却对记者说,有时候外地朋友问他济南泉水的故事,他都得现从网络查询,让朋友一顿哂笑,很是尴尬。
  更为尴尬的是,像王先生这样的遭遇,在济南,每天都在发生。就此次活动来说,参与活动的游客基本没有知道泉水诗的,都是临时抱佛脚现场背。
  “现在济南对于泉水的文化营销还不够。”一位76岁的外地游客如是说。
  这位游客来自四川,他说峨眉山的营销做得比较灵活,想方设法让佛教通俗化,向外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觉得他们和峨眉山有关系,因而游客、香主不断。
  好东西好文化,也需要积极主动推广而不是等着顾客上门。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处理好供求关系,说白了就是要有人认可这种产品,消费者愿意掏钱埋单。
  因而,济南的泉水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要把文化内涵融于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包装等各个环节之中。在文化的创新上要不拘一格,满足人们对旅游求新、猎奇的心理需求,突出旅游景区知识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其文化价值的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