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相宏:采石场发现西汉济北王陵
2018年09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玉覆面
  椁内出土的玉枕、金饼
  考古队员在现场工作
     口述人:任相宏,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

采访人:本报记者 范佳

考古发现档案:

  山东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入围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陵位于长清西南15公里处的双乳山顶部,墓葬共两座,均依山为陵,向下凿岩成穴。双乳山汉墓规模宏大,形制奇特,且未被盗掘,出土文物丰富,是继满城陵山汉墓、广州象岗山汉墓之后,我国汉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对汉代考古、历史等研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采石场的五铢钱 透露年代信息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的发掘,那真是跌宕起伏,让人既焦虑又兴奋,可以说是百感交集。
  1995年6月,我刚带队发掘完长清仙人台遗址不久。新上任的长清县文物局何局长联系我,说归德镇有个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墓,有没有价值。省里市里都去过专家,但都没给出结论,无论如何请我去看一看。
  我带着工具和两名技工就去了何局长所说的双乳山。这个地方在黄河东岸,村里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石匠,双乳山被开采得非常厉害,专业人士一看就是个墓。因为墓口的封土都快取完了,现场有两段石壁,石壁中央依稀能看出来是一条通道,在石壁上方露出一段整齐的岩石墙壁,石壁上布满了凿子的凿痕。
  看完现场,我便到村子里找了些老人,打听村民之前采石出过什么东西。果然有收获,一个村民说在采石场捡到过几枚铜钱,我一看是五铢钱。我们对钱币非常敏感,因为它的年代指向很明确。五铢钱是西汉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做的,如果这些铜钱来自于这座古墓,那么这座陵墓就应该是西汉时期修建的。在西汉时期,下葬之时会进行祭祀活动,这些铜钱可能是祭祀时埋在封土中的,封土挖开后,铜钱也就暴露了出来。
  当时从现场来看,墓口断断续续,我记得东南角和东北角露出来了。用工具探测推断,墓室应有24米见方,22米深,这相当于现在十层楼的高度,可见这座墓规模十分宏大。这么大规模的陵墓在石头之中开凿而成,必须拥有强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墓主人绝非常人,应该是王的级别。
  我们还注意到,在不远处有个封山碑,大概是清末宣统年间的,上面刻的大体内容是说,这个山有灵气,只要动土动石头,村子就要出横祸,严禁采石动土。这个碑虽然年代很晚,但封山的行为应该是很早就流传下来的,我推测这个墓有可能没被盗过。我当即建议,马上停止采石行为,并赶紧拍照向上级文物部门汇报申请发掘。第二天,这里就封山了。
  大家一看这么大的墓,还是王陵,又有封山碑,可能还没有被盗,兴奋点一下子被点燃了。经过逐级上报,这次发掘被文物部门批准了。何局长又多次找到我,请我带队发掘。我说我是教育系统,你是文化系统,我去不合适。而且我也有顾虑,不成功怎么办?这次不像仙人台遗址那么小,这个有二十多米深,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最后我还是接受了何局长的邀请。
五重棺椁规格 竟然没有玉衣
  一开始,我一个人带着长清博物馆、文化所的十来位工作人员进行发掘,晚上一个人住在街道办事处。当地安排很周到,有后勤保障组、新闻报道组等,这给我的压力更大了,我特别想把这次发掘做好。
  这么大规格的墓,墓主人会是谁呢?《汉书》中记载,公元前178年,汉文帝把长清县这一带封为济北国的领地,我推测,这应该是济北王陵。但是济北国的哪个王还不好说,从五铢钱的年代来看,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刘胡和刘宽父子身上。刘胡的祖父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曾被封为淮南王。文献中记载,刘胡做了五十多年王,而刘宽只做了十一年王就自杀了。一开始我们考虑十一年造这么大的墓穴非常困难,就推测可能是刘胡的墓,消息很快传开了。
  但现实不见得是预想的那样。我们挖着挖着,在墓室和墓道相连的位置发现一个盗洞,我心里咯噔一下。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清理了二十天后,工作人员用推土机推着推着,突然告诉我:“任教授,墓到底了。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发掘)明天就能结束。”我认为不可能,他让我过去敲一敲,看是空的还是实的,我过去一听,一点空的声音也没有,当时深度是五米。这和设想的墓葬形制不同,对我来说,这是比盗洞更大的一劫。我之前都说出去了,有二十多米深,突然就到底了。“白挖了,还挖什么刘胡的墓。”村民的风凉话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认为自己的判断不会失误到这种地步,一心想了解清楚这个墓葬究竟是什么形制。那时候工地上了灯光,挑灯夜战,我们又发现了人工迹象,我们沿着新发现的人工痕迹继续向下挖,最后确定,这还是个墓葬,只是规模缩成了十米长。原来探测的有24米,怎么一下缩成了这样?我觉得很奇怪。
  过了春节,山东大学的崔大庸老师也加入了进来。当我们挖到八米左右时,盗洞突然消失了,这太让人兴奋了!从迹象来看,基本确定墓葬没有被盗,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后来,省文物局也加入了发掘工作,我担任执行领队。大家对这个墓的期待值又升到了顶峰。
  当时考古界一般不认为这个墓是王陵。究竟墓主人是不是济北王呢?在靠近墓室的地方,我们在泥土中发现了骨头,把骨架清理出来后,发现是一匹马。在马的附近,又发现了马车的配件。马车上的配饰都是鎏金的青铜器,在铜绿下仍然闪着金光。最后我们一共挖出了五辆马车,从惯例看,只有诸侯王墓才用真车马殉葬。
  我们把墓室挖开,经过清理,椁的痕迹比较清晰,外面一个,里面还有一个。两个椁之间空间比较大,里面放置了很多陪葬物品,许多青铜器被完好保留下来。
  清理完椁后,我们开始清理棺,通过油漆的痕迹,来判断有几层棺木。我们发现,墓主人使用了套在一起的三层棺木。两重椁三重棺,正是汉代王入葬的规格。
  这些迹象为王陵提供了依据,大家都期待出现玉衣,玉衣是汉代的皇帝或者诸侯王下葬时所穿的用玉片做的衣服。我们已经清理到接近尸骨了,果然发现了玉片,然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只有玉覆面,是用十几块玉做成的像人脸的东西,在此之外,没有发现和它相连的其他玉片。竟然没有玉衣!这让大家非常失望。
刻有“王”字的金饼 没修完的王陵
  在玉覆面下面,应该会有头骨,出乎意料的是,我们没有看到墓主人的头骨,而是直接挖出了玉枕头。这会不会是一个假墓呢?这个怀疑我们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仔细观察后,还是能辨别出墓主人,不过他的骨骼早已朽成了粉末。  
  在玉覆面附近,泥土中又露出了黄色的东西,那是一块金饼。我们一共发现了近十斤黄金,一块块的大金饼就放在墓主人枕头底下,其中7枚刻有“王”字。 
  在玉枕的外侧,墓主人脖子位置的泥土中,还发现了玉石碎片,拼起来一看,很明显是玉剑璏。在汉代,玉剑璏是剑的装饰,象征着佩戴者很高的身份。按理说墓葬没被盗过,上面的人骨都朽成粉末了,不可能是压碎的,这似乎有某种暗示,我们的方向开始转向刘宽。
  车马殉葬、五重棺椁等迹象都显示着墓主人的王的身份,但是又有那么多疑点,墓里没有玉衣,连证明王的身份的印章都没有找到。而且整个墓看起来,修得特别仓促,好像根本没有修完。靠近墓室部分的墓道两侧已经修建有明显的排水沟,可顺着往外墓道延伸的方向看,排水沟逐渐就没有了。更说不过去的是,在墓道的中部,有两段用碎石头垒起的矮墙,矮墙的中间,留出了一条通道,应该是修建在墓道上的门户,但看上去还不如农村的院子规范。
  整个墓道的修建也非常粗糙,墓道本应该是一个开凿平整的斜坡。但那里的石头却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墓的形制也比较奇特,和常规的单甲字不同,它是双甲字,外面的大“甲字”里套了一个小“甲字”。外面的“甲字”只到了地下五米的深度,似乎外面的轮廓没修到墓底,就被仓促收了进来。
  而且建造墓穴时并没有用到一般王室采用的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天子赏赐的一种葬制,在汉代王的墓葬中非常流行。它是设在棺椁外的一种木结构,用黄色的柏木心堆砌而成。但我在墓穴石壁上,发现了许多方形浅坑。我们当时对这种迹象也有争议,这么费力,做这些小方块做什么?我推测这是象征黄肠题凑的意思。
  这种种可疑迹象倒与刘宽的背景十分吻合。《汉书·济北王传》中记载:“子宽嗣。十二年,宽坐与父式王后光、姬孝儿奸,悖人伦,有祀祭祝诅上,有司请诛。上谴大鸿胪利召王,王以刃自刭死。”大意是,历史上有一位王,在他即位后的第十二年,和自己父亲的王后和爱妃乱伦,并且在祭祀时诅咒皇帝,皇帝派人抓他进京,王拔剑自刎而死。
  一般来讲,帝和王即位后就开始修墓,这个墓只修了十一年,刘宽突然死亡,他的墓还没修好,就要急于入葬。我们见到刘宽尸骨都朽成粉末状,估计入葬时已经腐朽得不像样了。而墓主人颈下放置的两件有意破碎的玉剑璏,应该有特殊寓意,可能暗示刘宽拔剑自刎而死。
  在这样高规格的墓葬中,却没有使用汉代诸侯王流行的玉衣,而且玉器数量少,这和墓的车马制度和棺椁制度是不统一的,该怎么解释呢?我们考虑,在汉代,玉还象征一个人的品德。当时刘宽在入葬时,现场可能有汉武帝派来的人监督。犯下这么多罪行的刘宽,是不能用大量象征美德的玉器来陪葬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