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6个国家的采购商、20多个省市区的参展客商齐聚一堂
林交会将中国产品推向世界
2018年09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商家给采购商介绍林业产品。 本报记者 王雅楠 摄
       本报菏泽9月19日讯(记者 王雅楠) 福建的黄花梨、大兴安岭的干货、江西的木材……9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在菏泽盛大开幕。来自16个国家的采购商、20多个省市区的参展客商齐聚一堂,吃的、用的、穿的,各种各样的产品让人应接不暇,特色鲜明的展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这个木雕好看,颜色、形状,一看就是花了功夫做的,价格也不高,摆在家客厅里面正好。”一支如意状的木雕引起了参观者王平亮的注意,“我是从郑州过来菏泽办事的,听说今天林交会开幕,跟朋友一起过来看看,也没想着要买啥,一眼看中这个木雕,就觉得挺好看的。”王平亮说,自己是做水果批发生意的,本来只想来林交会看看,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除了国内的采购商,今年的林交会还吸引了不少国外客人的到来。来自非洲卢旺达的天真是一位土木工程师,在中国两年的他已经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天真说,这次来林交会,是公司派他来采购中国的木材,学习中国木材的制作方法,再将这些技术带回卢旺达去。“我经常来往与中国和我的国家之间,把中国的东西、技术带回去,再将卢旺达的东西带到中国来。”
  偌大的展览馆,时不时地便能碰上一两位外国的客人,每个展区内都站满了前来采购的商客和游览的市民,商家也热情洋溢地向来往的每一个客人介绍自己的产品。“我们公司的辣椒酱用的全都是自己磨的芝麻油,绝对不掺一点假。”曹县的参展客商史作江正在向摊位前的客人解释他家辣椒酱的成分。史作江称,从早上开始,就不断有人来他的展摊前询问他的辣椒酱,“今天是第一天,问的人还挺多的,也有一些客人预定,希望明后两天也能卖出好数量。”

我眼中的林交会
    9月19日,第15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的开幕式在细雨中举行。从2004年至今,林交会在菏泽举办了15年。
  2004年9月19日,山东菏泽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初建成的林展馆和现在并没有什么区别,银白色的外形,结实无比的支架,用泡沫板隔开的展区,直直的矗立在人民北路的旁边,与周围的平房村庄格格不入。
  起初林交会开始的时候,是需要门票的。一张长长的绿色门票,上面印着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几个大字,旁边还有入场券的字样,入了场就要将副联撕下来。中秋节前后,一张林交会的门票,是走亲戚最好的附加品。当时林展馆前面的广场是周边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旁边的双河立交桥依旧是崭新的模样。
  2014年的林交会产品种类少,却数量多。馆外的展摊多过馆内的,吃的展摊多于用的,牛肉干、葡萄干、松子、山核桃,各种各样的干果是林交会最常见的商品。小孩子走过去,总是被零食迷了眼,商家热情好客,一趟走下来,兜里面装满了各色各样的吃食。
  15年过去,路变宽,楼变高,菏泽变了样,林交会也变了样。越来越宽敞的展区,按照地区的不同,装饰成别具特色的样子。参展的商品数不胜数,分会场的设立更是为参加林交会的商客提供了更专业的场地,创意家具、无人机、木雕……产品的增多也吸引了更多外来的采购者和参展客商。
  菏泽见证了林交会的成长,林交会见证了菏泽的蜕变。2018年第十五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最后一次在林展馆举办,这个承载了十几年林产品的地方,早已成了菏泽的一张地方名片。
   (本报记者 王雅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