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非遗·如画文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18年09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文登9月19日讯(记者 姜坤) 9月14日,第七届山东省文博会威海分会场——2018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启帷。文登西洋参制品、鲁绣、花饽饽、柳编、烙画葫芦等多种创意文化产品和非遗项目在文博会上集中展示。
  今年是我市第五次举办中韩文博会,经过届次化连续举办,中韩文博会参展产品和活动逐步丰富,合作交流成果不断显现,影响力稳步扩大,已成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我市开展文化产业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助推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有力载体。本届文博会共设800余个展位,吸引41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本届文博会上,浓浓的“文登味道”将传统文化诠释的淋漓尽致,文登展馆以“魅力非遗·如画文登”为主题,通过“巧手匠心”“舌尖上的非遗”“跨界融合”三大板块,以展示、展演、展销等方式,集中展示鲁绣、胶东花饽饽、盆景根艺、柳编、烙画葫芦、西洋参制品等全区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参展观众充分体验了“文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在文登展区内的“巧手匠心”板块,以鲁绣、布艺玩具、盆景根艺、柳编、烙画葫芦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为主体的展厅令人耳目一新。参展的文化企业都把文博会作为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使出浑身解数,精心装扮,以各自特色取胜,让人过目不忘。
  正在专心制作“烙画葫芦”的姜玉成一边制作产品,一边忙着给参观者介绍自己的作品。“电针烙画是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技艺,电针烙画家纺制品,不仅能够提升产品价值,更能传承文化,可谓一举多得。”姜玉成说。
  在“鲁绣”展位,芸祥绣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世科正在专心绣制“春意盎然”的鲁绣作品。小小的展位两边围着十多位市民现场观摩鲁绣“抽、绣、编、锁、勒、挑、补、雕”等各种技法。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他正在赶制新作品。作为鲁绣传承人,田世科希望能通过博览会,让“鲁绣”非遗全面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这个小篮子不错,得多少钱?”“小时候常用的簸箕、笆斗、抬筐等柳编制品现在都成艺术品了。”……在柳编制品展位前,被前来参观的市民围的水泄不通。不少市民看到自己中意的柳编产品,纷纷下手抢购,一会的功夫,带来的为数不多的产品很快被市民买走。
  在“舌尖上的非遗”展厅,一股浓厚的胶东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以文登花饽饽、西洋参制品、文登茶、黄精制品、颐阳补酒等饮食医药类非遗产品为主体的各类产品,让游客流连忘返。
  文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灵人杰,素有“文登学”美誉。秃尾巴老李的神话传说、鲁绣、胶东花饽饽、草柳编、串黄河、脉田糖瓜等带有浓厚地域标签的特色文化代代传承,或以一种精神信仰融入百姓生活,或以一种谋生技艺丰富商品市场,滋养润泽着一方百姓。截至2017年底,文登区累计认定6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7项,市级14项,区级45项,既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激发地方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依托。
  如今,做大做强区域“非遗”产业,建设非遗产业化集聚区,将民俗文化转化为“真金白银”,正成为文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今后,我区将以扶持一批小微企业、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产业园区、创建一批特色小镇为重点,突出抓好创意设计、品牌塑造、营销创新等细节,组织开展特色文创产品评选、非遗技艺培训,力争到2022年形成以重点产地为中心,优势产业为支柱、重点企业为骨干、自主品牌为标志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培植新的产业优势。
  在2018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登展馆,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到这是高大上的特色文化资源与创意结合,与老百姓的生活的完美结合,文登文化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借助文博会这个大平台,文登特色文化产业将继续扬帆远航,谱写文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华美乐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