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写作》能成为写作“教科书”吗
2018年1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化论坛】
  □许民彤

  时下的网络文学写作者,动辄日写几千字甚至上万字,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对这种写作“速度”,文学批评界一直持质疑和否定的态度,认为其不符合写作的规律,会随之出现大量粗制滥造之作,同时也必然会带来写作者追求速度以求变现的浮躁心态、功利心态和实用主义。可是,有一部分写作者如今似乎对这样的写作速度都嫌慢了,要更上一层楼,追求一天能够写几万字的“极速”写作。这对文学写作来说,究竟是喜是忧?
  极速写作的说法,源于近日出版的一部颇显“新奇”的作品。这本由写作马拉松活动创始人剑飞推出的新书《极速写作:怎样一天写10万字》中,罗列了各种极速写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应用场景,告诉读者,通过工具的使用,搭建输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能做到“极速写作”。读者运用书中介绍的这些工具、方法,“通过场景演练的方式帮助人们掌握这个神奇的极速写作技能。不管是语音还是双拼输入法,不管是用麦克、速录机还是静电容键盘,总有一款工具,让你感觉最合适。然后,开始练习,直到念起即觉,觉即成文”。作者认为,极速写作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思维用文字呈现,而是真正让思维形成体系输出。人的思维就像是电光石火,一闪即逝,几乎“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而一旦凝固成文字,才会变得长久。“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进入到记录灵感和想法的状态,就不是真正的极速写作。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将灵感和想法记录到知识体系中,就不是真正的极速写作。”
  据说,通过极速写作,“数千人从一提起笔就愁眉苦脸,到可以完成一天42195字的文字输出。很多朋友不再把写作当做洪水猛兽,而是雄心勃勃地打算自己出书。很多伙伴改变了自己的思维认知模式,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实现更多可能。”作者介绍说,“我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120万字的极速写作。在百万战队群里,我的投入只算中游。我们有小伙伴可以一天写12万字,两个星期就完成一百万字”……
  追求“快”“速度”乃至“极速”,这似乎正好符合了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文化心理。今天这个技术时代,我们的生活常态是紧张、急迫、匆忙的,这种时代的快节奏改变了人们对写作的认知,包括文学写作在内的精神生活,已经愈加趋向“速度化”。不仅在网文写作中、自媒体写作中,就是在纯文学写作中,人们也开始信奉那些具有实际效用的手段,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标准成了评判写作的重要指标。打造复制化“快消品”的市场大潮已经冲击到了传统写作领域,所谓体现速度化时代特性的写作观念、写作方式应运而生。而且,人们更倾向于用经济学的方式来解决文化的问题,用实用主义的方式来对待精神的问题。过去被人们认可的写作中的“慢”,在这个“快时代”乃至“极速时代”遇到了难题。
  那么,如何解决“慢写作”与“快时代”的矛盾和冲突?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但这就意味着写作的速度也必须越来越快吗?加快到什么程度,才能为写作的力量提供基本保障?在写作中,是“慢”有意义,还是“快”有意义?是否意味着“慢”就是保守、落后,“快”就是时尚、潮流?文学写作,在今天是一种体现生命律动的精神实践活动,还是一种纯粹技术化、数字化的活动?《极速写作》中,要求人们在写作中“丢掉对价值、意义、作用的期待”,但是,在写作中难道就没有一些需要我们共同遵守的规律和原则吗?
  对于时下写作的速度,究竟是“慢”好还是“快”好,究竟是速度重要还是质量重要,文学界、网络文学界、自媒体领域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写作时,有人喜欢酣畅淋漓,有人喜欢精雕细琢;有人说,纯文学写作是一回事,网络小说写作是一回事;有人写作是以表现自我为目的,有人是受利益驱使,必然会为市场所主导。也有人指出,现在的危机不是写作的问题,而是大家对于文字不够严谨、不够重视,当下是速度越来越快,文学越来越远。这本书的作者说得好,“文字最有力量,它的力量在于长远,可以穿越时空。”但是,要达成这样的写作目的,体现这样的文字价值,无论怎样的写作,都应该是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这才是写作的力量源泉、文字的力量源泉,而不是所谓的“速度”甚至“极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