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威海3月16日讯(记者 刘洁 实习生 谢萌萌 通讯员 王霞) “1月24日,我帮姥姥洗碗;1月26日,我帮妈妈煎鸡蛋;2月3日,我起床后,自己叠被子。”这是威海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王梓伊“感恩小存折”上的条条记录。为了让学生们更扎实地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感恩,实验小学建起了“感恩小银行”,千余名学生都亲手制作了自己的“感恩小存折”。
“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现象比较多,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缺失比较严重。”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吕晓霞老师介绍,学校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父母在家大多都会“包办”家务,孩子们普遍缺乏基本的动手能力。因此,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了“学生十大生活技能”。
吕晓霞老师告诉记者,十大生活技能主要包括日常的洗衣服、拖地、做饭等,每个年级都会设立不同的目标。学生在参与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能够感受到做家务的辛苦,让孩子学会感恩。另外学生每做完一次家务,家长都会签字,如果所有的目标都完成了,学校还会对学生进行奖励。
一张小小的“感恩存折”到底能有多大的效力?该校五年级四班的王卫玮同学告诉记者,新学期她就制作了“感恩小存折”,帮妈妈洗衣服、帮姥姥捶背,每天她都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一一记录下来,爸爸妈妈都会在“感恩存折”上签字,这样能督促自己做事诚信,不糊弄老师。而且“存折”的概念也使同学们从现在就有了“储蓄”的意识。采访中,王卫玮还说,“以前看爸爸妈妈都把钱存起来一点点积累,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存折,把孝敬长辈的小事都储存起来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