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3月16日讯(记者 马辉 通讯员 刘仰夫 张宁)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近日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在济宁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情消费”一一一以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事由引起的“随份子”却成为了一大社会现实问题。整个“十一五”期间,济宁人情礼金消费累计上涨65%,城镇居民人情债越背越重。
据济宁城区1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随着城区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家庭捐赠支出也跟着逐年看涨。从2006年开始,年人均捐赠支出为1506.51元,到2010年达2268.43元,占消费支出比重达18.15%。整个“十一五”期间,家庭捐赠支出增长65.21%,年均增长10.56%,增长速度较快。
从人情消费的范围看,消费外延不断延伸。从过去较单一的婚、丧、嫁、娶、亲朋之间来往外,已发展到现在亲朋以外的同事、同学、邻里等之间互相行礼,如过生日、订婚、孩子升学和参军、职务升迁等五花八门。
根据统计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情消费不断升格,人情往来的礼金也水涨船高。过去,亲朋好友婚丧嫁娶,送上几十元钱等就可聊表心意。现如今,100元已经不好意思出手,200元才够格,300元到上千元的礼金已经见怪不怪,婚礼用点钞机来点钞也不足为奇了。
数据显示,2010年以100元为单位的人情消费所占总消费支出比重,1月份最高达35.68%,10月份最低达17.84%,其余月份在这两点间波动变化。而200元及以上的礼金正逐步成为主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曲阜师范大学的一位社会专家认为,居民正常的礼尚往来,具有一定的经济互助意义,本无可厚非,但人情消费的不断攀升,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难以言说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人情消费支出已成为一种“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