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范少伟
您身边有没有多才多艺的人,有没有为了梦想执著努力的人,有没有社区热心人 他们是不是让您很感动,如果有,赶快发邮件qlwbfsw@126.com或打电话13506389427和我们联系吧,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分享他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
“磨剪子喽,抢菜刀……”16日下午2点左右,响亮的吆喝声在北门社区门口传来。磨刀师傅把声音录在小喇叭里,在社区里重复地放,在花园里的四五个居民把家里的菜墩拿出来,让磨刀师傅用电锯刮平。
这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系着围裙的磨刀师傅叫孙旭云,今年64岁,家住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办事处孙庄村。每天,孙师傅都会开一个多小时的电动三轮车来到城里,走街串巷,磨剪子抢菜刀,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把济宁城区所有的社区都走了一遍。
“我家的菜墩用了八九年了,表面都不平了,切菜时很不好用。”北门社区居民张大爷说,半年都没有来刮菜墩的师傅,现在终于等到了。说完,就从家里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菜墩,让孙师傅用电锯打磨平。刘阿姨也从家里拿出一个锈迹斑斑的剪刀,等着孙师傅打磨光滑。
电锯声响起,菜墩旁边很快堆起了一堆锯末。两三分钟过后,表面发黑、凹凸不平的菜墩变得光洁平整。“手要稳,不能发抖,不然很难把菜墩磨平,掌握不好角度容易把菜墩磨损。”孙旭云说,他原来是个木匠,有二三十年的手艺,在农村里做沙发、床、茶几等家具。随着铝合金门窗的普及,做木匠挣不到钱了,就改行磨剪刀抢菜刀,已经做了五六年的时间了。
“一天能磨三四十把刀,但也不一定。”孙旭云说,原来在农村走街串巷,生意很不错,但现在村民也不做鞋和衣服了,剪刀也不用打磨,生意做不下去了,这才转到城里来磨剪子抢菜刀。
走街串巷的时间长了,孙旭云已经有二十多个固定客户,一些裁缝店、饭店、肉铺需要经常磨剪刀,店铺的工作人员每隔半个月左右就给他打电话。“现在城里磨菜刀的师傅越来越少了,很累很辛苦,大家都不愿意干这个活。”随后,孙旭云有点自豪地说,这也是技术活,还得有细心和耐心,并不是谁都能干的。